南京,振翅高“飞”

2025-04-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来源:南京市工信局)

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领证”,总设计师黄领才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背后同样有南京企业的身影……

在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多个重大进展中,处处闪耀着“南京力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南京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全国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振翅高飞,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高地,南京航空航天产业强在哪里?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企业。

️0️1

️强在产品实力

在融通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该公司自主研制的高端涡喷发动机正在进行点火运转实验,研发人员密切关注着试验状态。

“这一发动机转速最高可达4万转,接近于大型航空发动机的3倍,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以为高速无人机提供动力,更广泛用于民用低空经济领域。”融通航发控制中心经理吴斌说。

融通航发自2022年成立起,就锚定小型航空发动机赛道,目前已拥有涡轮、活塞两大系列数十款产品,是国内微小型航空发动机领域产品型谱最全、应用最多的企业之一。

产品性能在国内相对领先,能够在极寒、缺氧的环境中运行。“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产品采用高效雾化技术,适应海洋使用环境,特别是它的油耗达到同量级发动机国内领先水平,可应用于海用小型垂直起降固定翼侦察、农林植保、应急救援、科考等无人机。”融通航发副总经理常国强博士举例说。

在小型化轻量化涡喷发动机领域,南京图旋科技有限公司具有叶轮系统设计技术、高励磁大功率发电机设计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发电功率、小型化、集成化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们研发的30kW—200kW大功率涡喷发电机系统,可以为机载、车载、矿场、工程机械提供高功率、小体积、轻量化供电产品。”图旋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商业航空也是南京积极布局的新赛道。在南京控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程师正在加紧组装调试卫星便携站产品。而在公司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卫星通信终端设备,整机高度从四五十毫米至四五十厘米,比传统相控阵设备重量降低80%、功耗降低70%。

提升产品硬实力,千帆竞逐航天梦。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JC-S2000机库,无人机的自动驾驶能力达到L4级,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可自动执行几乎所有的常规任务并返回数据,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凯睿星通信息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可根据用户需求制定不同规模的卫星通信网络系统,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应急通信、物联网监测等多个领域。

️0️2

️强在产业生态

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国家长三角大飞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点城市……

截至目前,南京在航空航天领域已取得多个“国字号”头衔,充分展现出“六边形战士”的特质。

在大飞机产业领域,南京积极做强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核心产业,打造航空先进制造区。其中,南京空港经开区围绕C919、MA700、AG600等民用飞机机电系统及核心部件,推进航空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已建设成为国内民用飞机燃油系统、液压系统和环控系统等三大系统专项制造的承载地,正快速融入国内航空产业分工体系,航空制造全国影响力不断扩大。

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配套企业之一,中航工业南京伺服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所有研发、生产、交付、维修业务都围绕着电液伺服系统展开,是目前国内电液伺服阀生产企业中产品类型最齐全、产量最大、市场份额最高的单位,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在北斗规模应用方面,南京持续构筑韧性更强的北斗产业基础,建设覆盖更广的北斗基础设施,提升大众消费领域的北斗应用渗透,加速工业制造领域的北斗行业赋能,挖掘北斗融合创新应用潜力。

无人机全天候跨江综合作业场景

“目前,我市在交通、医疗、智能制造、石油石化、气象、公共安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价值较大的北斗应用案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低空经济作为“热词”,已成为国家聚力发展的产业新赛道。近年来,南京密集出台各项政策举措,在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及综合服务等重点产业方向均有布局,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提速”。

目前,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已集聚主要企业️近300家,各具特色和优势,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低空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水平显著提升。

面对商业航天“万亿级”市场,南京积极开辟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目前,南京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围绕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设备、卫星服务等全产业链,已培育了一批代表性企业。

各领域齐头并进,构筑良好产业生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已初步构建起以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机载系统制造、地面设备制造、空管系统开发、无人机整机等为优势领域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体系,集聚️近百家航空航天重点企业。其中,上市公司️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

在产业载体建设方面,各板块也各具特色。

✦其中,临空经济示范区聚焦航空机电系统、发动机制造、适航审定、飞机维修,打造航空航天制造与服务基地;

✦六合科技创新港聚焦航空高端智能装备和复合新材料研发,打造航空科技创新中心;

✦白下高新产业园聚焦航电(空管)系统,打造智能航空产业园;

✦浦口高新区重点围绕无人机制造飞行及服务保障等领域,打造江苏省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

✦雨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军用和民用预警、探测雷达产业。

️0️3

️强在创新能力

AG600飞机的总设计师黄领才来自南航,早在2017年,AG600飞机就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背后,凝聚着南航科研人员的汗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据悉,南航轻型通用航空飞行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攻克了气动布局、复合材料结构布局设计、材料许用值等关键问题,并开展了飞机水动力载荷计算、机腹部断阶设计和起落架机构优化设计等,为AG600飞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逐日,我国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深空探测能力持续增强。而这些航天史上的高光时刻,都有“南京力量”默默助力,闪耀着南京高校的科技力量。

为了减少航天器对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撞击,南航航天学院研发了一套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已应用到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南京理工大学突破了微纳卫星总体设计、大机动变轨与控制、星载智能感知探测、固体化学微推进器阵列、空间柔性碎片捕获、可重复使用快速发射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于多项航天重大工程。

科技创新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这正是南京的优势。

目前,南京集聚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以及中电科14所、28所等航空航天高校院所,拥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计量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拥有️18名航空航天领域两院院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近400人,在动力系统、机载系统、航空材料等领域研发和生产能力全国领先。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更多南京企业迎来发展“上升期”。“我们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生产的定位器,成功应用于C919国产大飞机机翼与机身的组装。”南京速锋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印书介绍。

依托在空管和机场等传统领域的技术沉淀,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天牧”系列产品,解决了低空能不能有路飞、能不能飞起来、能不能飞得安全可靠等关键问题。

“天牧”系列产品中的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是整个低空运行的“大脑”。“它将为大规模、高密度、多场景运行提供安全精细、高效顺畅、便捷专业的服务,全力保障低空飞行全过程的安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丁辉介绍。

百舸争流,奋楫扬帆。中国航天以昂扬之姿,巡天探宇、解密星空,南京正以实际行动,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厚植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助力追求“航天梦”。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