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惨剧,7年前的这部电影就有预言,事故责任不难判定
“小米SU7高速车祸致3死”事件在三天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小米官方、雷军以及遇难者家属先后发表了回应。简而言之,小米表示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因此无法作出任何结论;遇难者家属则表示小米的调查组至今未与他们联系;雷军则在文中表示,小米并未接触到事故车辆,很多问题尚无法回答,但也表示“小米绝不会回避任何问题”。
这起事件让我想起了7年前上映的电影《升级》。这部由雷·沃纳尔执导、豆瓣评分为8.2的影片,不仅品质优秀,口碑也不小。电影的背景设定在人工智能的未来时代,讲述了一对情侣格雷和艾莎前去拜访科学家艾伦,参观并体验了他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STEM。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所乘坐的汽车误入了暴徒聚集的贫民区,遭遇袭击。艾莎被歹徒枪杀,格雷重伤致下半身瘫痪。复仇的火焰在格雷心中燃烧,他找到艾伦并植入了STEM芯片,成功重新站了起来。芯片的植入让他的智力、体力和反应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于是他展开了调查与复仇。
影片中的情节如同对未来的预言。格雷和艾莎乘坐的汽车外形与特斯拉的新款车型Cybertruck极为相似,车内的智能交互和自动驾驶技术也是当前智能车辆的基本配置。在电影中,格雷和艾莎搭乘艾伦的汽车前往他的豪宅,而他们自己的智能车也紧随其后。离开时,车子能够全程自动驾驶,只需简单输入目的地,两人便能轻松回家。
然而,汽车并没有按预定路线行驶,反而开始加速并偏离了目标。两人尝试与智能系统互动,要求车辆停下或重新驶向目的地,但车子非但没有减速,反而加速。最终,他们尝试切换到手动驾驶模式,却未能成功。危机迫在眉睫,格雷将艾莎推回座位,系好安全带,但车辆失控翻车。虽然两人幸免于难,但随之而来的歹徒袭击,最终酿成了悲剧。
这部电影的悲剧与现实中的小米SU7车祸悲剧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倘若那三名女生没有完全依赖智能驾驶,而是坚持自己掌控方向盘,看到施工路标时能及时减速,事故或许能避免。而如果电影中的情侣没有乘坐智能汽车,而是选择传统汽车,自己操控方向盘,他们也许能够避开贫民区的险境,艾莎也许不会因此丧命。
正如电影中的情节警示我们,智能驾驶不应完全依赖。回到小米SU7的事件,简言之,官方回应中提到,小米SU7标准版配备了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FCW)和紧急制动(AEB),能够识别车辆、行人和二轮车等障碍物,但并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等物体。这意味着智能驾驶在处理一些常见障碍物时可能出现问题,这也表明智能驾驶只能作为辅助,而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驾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依靠人眼判断路况和障碍物,而非完全依赖机器。
然而,官方的宣传似乎并没有强调这些局限性。雷军曾在多个场合谈到小米SU7的智能驾驶,表示“小米智能驾驶团队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发布了4个重大版本,从高速NOA到城区NOA,再到无图城区NOA,再到端到端全场景自动驾驶,已达成他三年前的目标,进入了智能驾驶行业的第一阵营。”他还在2025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表示,“任何一辆小米汽车现在都配备端到端自动驾驶。”
“端到端”是否意味着从出发地到目的地都无需驾驶员干预?“自动驾驶”是否意味着完全不需要驾驶员操作?
7年前的电影《升级》实际上预示了如今的小米SU7事件。尽管科技如此先进,智能驾驶系统依然无法完全替代驾驶员。消费者购买的智驾功能,理应享有完整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而发生事故时,是否应该追究车企和媒体宣传的责任?电影中的情侣面对失控的智能汽车,也没有被指责为什么不亲自驾驶。
这次事件应当成为其他拥有智能驾驶汽车车主的警钟:在关键时刻,方向盘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