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美籍华人,为何离开美国,回中国任教
谢晓亮是1985年去美国芝加哥圣地亚哥分校攻读博士的。1989年博士毕业后,他又去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谢晓亮被哈佛大学聘为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这是自1965年以来,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
此后,谢晓亮一直在美国做研究。后来,他先后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在美国获得三个院士谢晓亮,可见他是取得了各项杰出成就的。他甚至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不过,也就是2018年,谢晓亮却回到他的母校北京大学任教。
我们知道,由于西方人的偏见,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工作研究的中国科学家,要想获得诺贝尔奖,是非常困难的。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了诺贝尔奖,也是因为他们在国外。如果当年他们回到中国来,想获诺贝尔奖,肯定是很困难的。对于这一点,相信谢晓亮是非常明白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谢晓亮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放弃美国,回到中国呢?
谢晓亮的出身是非常好的。他于1962年6月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谢有畅和母亲杨骏英,都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因此,整个小学和中学期间,他都一直在北京大学的附属学校读书。一方面他得到了父母的悉心教导,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聪明好学,因此,他成绩非常好,一直就是班上的学霸。
不过,在他青年的时候,他遇到了国家取消高考制度,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与工农结合。所以,如果没有高考,就算是学霸,英雄也没有用武之地。
不过他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有很多的藏书。他一直都在读那些书,一直都在自学。所以,在高考之前,他其实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
1977年恢复了高考。1980年谢晓亮18岁。那一年他参加高考,非常顺利地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北京大学自然是全国顶尖的大学,大学的课程自然是安排得很丰富的。不过,对于谢晓亮这样聪明的孩子来说,显然一个化学系是无法让他吃饱,无法满足他求知的胃口的。所以他在大学期间,还旁听了物理系和数学系的课程,利用暑假的时间,到实验室里去做实验。这些为他的知识储备,进行更高级别的科学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1985年夏天,谢晓亮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博士。1989年博士毕业后,他去芝加哥大学物理化学教授格雷厄姆·弗莱明的实验室做博士后。
谢晓亮学成以后,并没有回国,而是留在美国工作,并加入了美国国籍。对于那些去外国留学,并加入美国国籍的海外学子,国人一向是没有好感的。觉得这些人占据着中国的好资源,被中国培养了,却没有回国效力,还加入外国国籍,为外国做贡献,这样的人就是白眼狼。
不过,谢晓亮之所以没有回国,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那时候,国外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尤其是实验室,都是高端的,而且非常完善。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起步不久,国内的实验室以及试验条件,都达不到美国这种先进国家水平。
如果谢晓亮在那时候就回到国家,他就不可能在美国那样先进的实验室里做研究。如果没有先进的实验室做研究,他就不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再加上那时候世界上的学术中心,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些国家里,不但有实验条件,还能见识到更多的世界上其他顶级科学家,和他们的交流,前途更广,取得的成就更大。
所以,我们对他们的选择,应该是能够理解的。
谢晓亮在国外,凭着他的聪明睿智和吃苦耐劳,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获得了美国在相关领域的多项最高奖励。1999年,他更是被哈佛大学聘为终身教授。这属于改革开放以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而且谢晓亮的研究,还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积极支持。2000年他提了六份研究申请,哈佛大学校方都全部接受,大力支持。可见,学校对他的重视。2009年,他获得美国生命医学大奖——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历史上获得这个奖项的人,没有一个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所以大家才说,谢晓亮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不过谢晓亮虽然一直在国外,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回到自己的祖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一直是谢晓亮的一个梦想。虽然国家的研究环境,不如外国,在中国也许不容易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谢晓亮依然回到了国内,2018年7月,谢晓亮回到北京大学,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
当然了,谢晓亮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回来,除了他有一番报国之心外,也是因为我们国家逐渐强大,谢晓亮自己也讲过,他说,在近1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科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对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领域的投入日益加强,而且大力引进人才,为回国的人才创造了各种有利的条件。谢晓亮的许多同行,也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回国的,比如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物学家王晓东领导的北京科学研究所,通过设立新的体制和模式,就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回国。而且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世界顶级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大批高水平的论文。
所有这一切,都让谢晓亮对我国的科研环境充满信心。回国以后,随着祖国的强大,对科技工作的日益重视,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提高,相信谢晓亮教授,一定能够带着他的团队,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