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拥抱新技术,安徽“上新”AI政务服务
要问当下什么最“火”?除了“哪吒2”一路“狂飙”,冲顶票房榜,DeepSeek同样“热”度飙升,成为目前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跃用户量的应用程序。
用好人工智能,能够提效,赋能发展。近日,安徽省数据资源局率先在省级政务云成功部署DeepSeek-R1,实现安全可控的私有化部署。意味着什么?安徽已经在尝试推动大模型向政务服务平台嵌入,在本地对话、公文起草、公文纠错等场景中设置人工智能应用,供公务人员试用,既提升工作效率,还增强行政效能。
从“探路”到部署,再到深化应用,安徽正推动人工智能服务场景触达更多人“指尖”。根据规划,下一步,安徽将在“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三端推出更多场景应用,深掘大模型潜力,更高效服务群众。
当网友在点赞灵敏的“安徽嗅觉”、快速反应的“安徽速度”时,也有人担忧人工智能“抢饭碗”,随着更多应用的推出,可能一些环节会被智能化场景所取代。
其实,这样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每一场技术变革、进步,都会带来社会劳动力的释放。近日,在深圳福田区,当地就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首批70名“上岗”。深圳首批“AI公务员”一上岗,就展现出“超能力”——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等等。“提效率”,DeepSeek踏“春”而行,正深刻影响着一些行业领域。
显然,把人工智能嵌入政务服务,推出“AI岗位”,能够有效解放生产力,在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中发挥独特作用,这是人类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进步。地方政府纷纷转变观念,积极拥抱“AI业态”,这也是治理思路、思维模式的开拓。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智能场景“自我革新”日益加快的节奏下,地方也需要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主动识变、积极应变、拥抱智能。一言以蔽之,谁能在“AI赛道”上快人一步,谁就能首先赢得发展的主动。从这个意义上看,“皖版”AI政务服务“上新”,不单纯是服务方式的转变,还有着对智能场景的开放态度和钟情追逐。
事实上,安徽对人工智能早有布局,从在一些高校布局数字课堂,打造AI助教、AI助学等,让学习更有“个性”;到扎根合肥的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软件及芯片等领域深耕细作,引领行业潮流;再到推动制造业、汽车等智能化发展……各领域加力夯实人工智能底层能力,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迸发强大的“乘数效应”。此次安徽率先在省级政务平台部署大模型,虽然具体效果还有待验证,但迈出的这关键一步,不仅彰显了科创大省对每一个新兴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与快速反应能力,更体现了其对未来产业布局的前瞻视野与坚定决心。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都当果断做强做优做大。站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政务服务当勇敢拥抱智能化业态,在政务办公、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场景中创新探索,为治理赋能、向发展赋智,让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AI公务员”也好,AI政务服务场景也罢,都有助于推动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也是人民群众对效率要求的乐见结果。人们大可不必过度焦虑AI“抢饭碗”,智能办公是“帮手”,不是“枪手”,在人工智能赛道上不落后,就要积极面对新事物,更要善于学习新知识,适应未来技术新岗位,这样才能不被技术革命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