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启新程,智绘未来 --山东大学碳索未来团队完成寒假社会实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碳达峰”与“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和紧迫任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已经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山东大学(威海)“碳索未来”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25年1月20日-2月8日在3省7地市开展调研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为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1月20日-1月25日,“碳索未来”团队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和水利厅,围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路径展开调研。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团队与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马兆坤主任交流。他指出,山东省尚未出台针对CCUS的专项政策,CCUS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高成本、政策支持不足、市场接受度低等挑战。2月5日-2月7日,团队赴山西省灵丘县百韵通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就快递配送、包装创新及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展开深入调研,探索CCUS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路径。面对低碳发展的时代要求,百韵通达公司早已制定了合理的发展规划。短期内,公司致力于增加新能源车的使用比例、优化运输路线并引入节能设备;长期目标则是打造全链条的绿色供应链,全面降低碳排放。在此基础上,团队奔赴安徽省善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环氧树脂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面临挑战及发展前景展开深度调研,为推动CCUS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应用提供实践依据与思路。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碳索未来”团队了解到不同类型企业在CCUS领域的发展现状、阻力障碍及市场需求,同时更意识到CCUS技术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政策、市场和技术层面仍存挑战,这为团队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未来,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进一步研究CCUS的产业化路径,探索政策扶持、市场激励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模式,为CCUS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青年智慧。
团队:山东大学碳索未来团队
(2025年2月14日)
更多精彩尽在多彩大学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