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中国布局已久,美国痛感更强

2025-04-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三周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酝酿已久的“对等关税”,规模和范围远超外界预期。各国在愤怒和忧虑中寻找对策时,中国已迅速采取反制措施。面对美国的步步施压,中国誓言“奉陪到底”。

外媒: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多家外媒分析指出,中国在这场较量中手握多张王牌,包括日益多样化的出口市场、难以被取代的供应链、对关键战略矿产的掌控等。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发动的贸易战,促使中国降低了对美国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而在美国,贸易战及混乱的政策导致国内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金融市场受到重创。失去最大市场的美国农民怨声载道,离不开中国货的消费者涌入中国电商平台。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情绪迅速升温。

外媒: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中国布局已久,美国痛感更强

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内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认为,特朗普会输掉对华贸易战。在国内外压力下,白宫、美国财长接连“降调”。特朗普否认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并认为能与中国达成协议,“大幅下调”对华关税。中国的立场明确一贯: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美国的倒行逆施终将以失败告终。

外媒: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中国布局已久,美国痛感更强

韩媒《韩民族日报》报道,中国之所以寸步不让,根源在于两国迥异的贸易结构。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消费品,而美国对华出口则以工业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这意味着随着双方关税升级,美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关税之痛”将更加明显。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中国组组长郑智贤分析指出,依赖中国消费品的美国民众将更强烈感受到关税冲击。相比之下,中国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已积极布局进口多元化战略,不仅建立了替代供应渠道,原材料自给率也显著提升。

外媒: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中国布局已久,美国痛感更强

中国逐步降低对美国进口商品的依赖度,美国商品占中国进口总额比重从2017年的8.4%降至去年的6.4%。以大豆为例,中国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总额近128亿美元,约为其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不过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大幅萎缩。《日经亚洲》指出,2017年,美国大豆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近40%,到2024年这一比例降至20%左右。巴西大豆的进口量则从2017年的50%攀升至70%。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能源领域。截至4月18日,中国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时间已经持续70天,不断刷新五年来的间隔纪录。彭博社此前报道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今年1月曾宣称,LNG应成为贸易谈判的“筹码”,但中国并未配合。中国政府实现关键能源供应多样化的努力已见成效。

在科技领域,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布局。彭博社专栏作者凯瑟琳·索贝克写道,多年来,中国科技行业一直在应对出口限制,这迫使其以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并推动了自上而下的支持,以实现更广泛的科技目标。贸易战下,反倒是那些依赖中国供应商的硅谷公司将受到冲击。美国暂缓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关税已经说明“中国甚至无需谈判就能获得这些豁免”。

《大西洋月刊》刊登特约撰稿人德里克·汤普森的文章称,特朗普对待贸易战的态度随心所欲、缺乏深思熟虑。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杰森·米勒指出,美国对中国依赖最深的商品可以分为两类:家庭日用品和金属及电子产品。高关税下,这些商品要么根本买不到,要么价格翻倍。中国在锂、镍、钴、锰等金属的全球加工中占据50%以上的份额,一旦收紧出口管制,美国可能面临电池和电网储能价格飙升的局面,推高能源价格,并增加电动汽车的成本。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指出,从电子产品、机械、服装、鞋类等制成品到各种建筑材料,中国几乎在所有消费品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两年前美国还能向中国出口大量芯片,但在特朗普发动新一轮贸易战之前,美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禁止了芯片对华出口,导致其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筹码”。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直指在此轮贸易战中,“占上风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克鲁格曼指出,美国卖给中国的多是农产品,中国可以轻松找到替代,而美国却很难找到中国商品的替代品。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也指出,中国在关税战中占据“升级主导”优势,美国在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之前就展开贸易战,几乎注定失败且代价惨重。

英国《每日电讯报》世界经济编辑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认为,考虑到中国的金融和全球贸易实力,中国几乎不可能屈服。相反,尽管特朗普坚持告诉全世界他不会在关税问题上让步,但他很快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做出了让步,并宣布豁免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

美国混乱的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已远超贸易战本身,更严重损害了美国的产业,动摇世界对美国的信心。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宣称关税只是暂缓执行,这些产品将面临单独关税。这场豁免电子产品关税的闹剧暴露了贸易战中的所有错误,创造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使得任何形式的长期规划变得几乎不可能。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也让美国市场吸引力严重褪色。美国前财长耶伦坦言,投资者似乎开始回避美元资产。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飙升令人担忧,近期美国债券市场的动荡和美元的疲软反映出“信心的丧失”。

眼看贸易战落得一地鸡毛,美国试图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多家境外媒体报道,美国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其他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这是打着“对等”的幌子,在经贸领域推行霸权政治、实施单边霸凌。

半岛电视台网站指出,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今天的中国是比美国大得多的贸易伙伴,这限制了特朗普对他们的施压。澳大利亚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约70%的经济体(145个)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额;中国是60个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几乎是美国(33个)的两倍。自2018-2019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对美国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认为,一些与美国贸易关系特别深厚的国家可能会对其妥协,但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脱钩几乎是不可能的。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短视的,试图撬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在那些美国设有军事基地的国家或许会奏效,但对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来说,特朗普越是威胁,这些国家就越会站在中国一边。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