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震活动进入活跃期了吗 专家解读近期地震现象
截至3月31日,今年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22次,低于去年同期的24次,也低于近25年来的平均水平。大地震之后,人们的感受会更加强烈,但不能仅凭几次地震活动就判断全球进入活跃震动期。
近期,全球多地发生地震,引发了关于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的讨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表示,今年以来全球地震活动总体上比往年要低,很难说全球地震活动进入了所谓的活跃期。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3723次,平均每年149次、每个季度37次。截至3月31日,今年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22次,低于去年同期的24次,也低于近25年来的平均水平。高孟潭强调,人们在较大地震后感受会更强烈,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震级地震,震中距离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仅17公里,引发多座历史建筑坍塌,全国超半数省份进入紧急状态。高孟潭解释,此次强震发生在欧亚地震带上最活跃地区——大型实皆活动断裂带上。近100年来,实皆断裂带平均每11年就会发生一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再加上该区域人口稠密,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和基础设施损毁,给应急救援带来严峻挑战。
缅甸地震的发生再次引起对超大特大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关注。高孟潭认为,在城市规划布局及房屋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主要地震带分布及相关地域的地震危险性,依据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动参数进行严格设计和施工,确保“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使地震来了也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他还透露,目前严格按照现行抗震标准设计施工的房屋建筑抗倒塌能力已有很大提升。我国第六代地震区划图正在编制中,届时全国设防参数标准将在现行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面对地震灾害,预警尤为重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共服务部主任侯建民介绍,全国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平台自开通以来已累计发布130多次预警信息,服务覆盖人群超过千万。未来将继续提高社会公众服务覆盖度、时效性和精准性,积极科普地震避险知识,并对重点行业提供预警信息定制服务,努力发挥预警工程的社会服务效益和减灾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