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特朗普的关税幻想行不通 房地产思维碰壁国际政治
美国作家:特朗普的关税幻想行不通 房地产思维碰壁国际政治!国际政治舞台上,特朗普试图用他在房地产谈判中的策略来改写全球秩序,却在乌克兰、俄罗斯和伊朗三国接连碰壁。从基辅到莫斯科再到德黑兰,这位自诩“交易大师”的总统不断挥舞制裁大棒,但结果并不如他所愿。
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宁愿下台也不签卖国协议,当普京对美国威胁置若罔闻,当伊朗用导弹回应特朗普的“二次关税”威胁时,人们开始质疑这套在曼哈顿写字楼里屡试不爽的谈判术为何在国际政治中沦为笑柄。这场外交困局的根源在于特朗普的“房地产思维”。
就像他在自传《交易的艺术》中传授的秘诀,“永远把对手逼到墙角”,这种极限施压在纽约地产圈或许奏效,但在国际博弈中显得幼稚可笑。美国特使带着升级版矿产协议逼迫乌克兰时,不仅要求拿走全国矿产开采权,还要控制港口和铁路运营权,甚至将拜登时期的军援转为高利贷。这种殖民式条款激怒了泽连斯基,导致他在白宫与美国发生激烈争吵后转向欧盟求援。
俄罗斯的反应更为坚决,普京看穿了特朗普虚张声势的本质,不仅拒绝低价贱卖资源,还趁机巩固乌东四州的控制权。特朗普团队显然没有理解,国际谈判桌上摆着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民族尊严和生存红线。当美国要求埃及接收加沙难民并停止援助,威胁墨西哥处理移民问题时,这种“黑帮收保护费”式的谈判触动了现代国家最敏感的神经。
伊朗的强硬回击也证明了这一点:面对“要么弃核要么挨炸”的最后通牒,德黑兰不仅加速铀浓缩,还联合胡塞武装袭击美军航母,用行动表明主权问题没有讨价还价余地。更讽刺的是,这套“美国优先”的算盘反而加速了盟友体系的瓦解。当特朗普为格陵兰岛对丹麦挥舞关税大棒时,引发了上千人反美游行,欧盟集体出手反制,加拿大也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
这些昔日盟友的集体倒戈暴露出交易外交的最大悖论:当美国把合作伙伴都当成榨取对象时,所谓的“同盟”成了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深层次看,这种外交困局折射出单极霸权时代的终结。特朗普团队还做着“通吃俄乌”的美梦,但中俄背靠背的合作早已铸就反制铁幕。当中国民营炼油厂通过特殊渠道消化伊朗原油,当“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直通中国能源网络,美国的经济讹诈变得无力。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当美国把世界当商场,输掉的将是自己的未来。”数据进一步说明问题:美俄在利雅得谈判破裂后,俄乌前线俄军控制区扩大12%;美国对伊朗“二次关税”威胁反而刺激中国3月进口伊朗原油环比暴涨27%;就连最依赖美国的欧盟,其战略自主支持率在德国已飙升至68%。这些冰冷数字宣告着交易外交的破产,靠威逼利诱或许能拿下某个合同,但失去的是全球战略布局的主动权。
这场闹剧留给世界的启示远比表面更深刻。当特朗普团队沾沾自喜于“用商业思维搞外交”时,他们忽视了国际政治的三大铁律:主权尊严不容交易、战略利益不可分割、多极格局不可逆转。从乌克兰矿产协议的流产,到加沙停火协议的破产,再到格陵兰岛引发的全球嘲讽,这些失败案例共同拼凑出一幅霸权黄昏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