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陈凯歌,再见了,冯小刚,中国已迎来“新导演”时代
文|木子
编辑|娱叔
谁能想到,中国第一位票房突破二百亿的导演,居然是个动画片导演?而且,更加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导演迄今为止只执导过两部动画长片。
饺子的这一成绩,毫无疑问打破了中国影史的多个纪录,甚至超越了不少老一辈导演的票房表现。影迷们纷纷在网络上高呼,“冯小刚、陈凯歌这些老一辈导演已经逐渐淡出,而我们的‘新导演时代’终于来临!”
那到底我们真的是迎来了“新导演”时代吗?
饺子的成功,究竟是偶然的意外,还是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为“新导演”的饺子能够成功,确实离不开运气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他个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不同于许多大导演,饺子并非科班出身。他对电影所需的技术一开始几乎一无所知。
本是医学生的饺子,动画仅仅是他的兴趣爱好。毕业后,饺子的工作与电影或动画毫无关系,甚至和他的专业也没什么相干。
在广告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饺子意识到,这并非他渴望的生活。于是,为了追逐自己的动画梦,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家过起了啃老生活。
这三年里,饺子闭关研究动画技术,试图凭借自己的能力制作出作品。然而,制作影视作品可并不容易,那个时候的饺子不仅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生活费还依赖母亲的退休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潜心努力终于带来了回报,饺子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国内外多个奖项,渐渐为他赢得了声誉。
随着事业逐渐走上正轨,饺子更是开始了《哪吒》系列的创作。
在制作第一部《哪吒》时,饺子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甚至连宣传都做得不够充分。此时,他只能寄希望于作品的质量,来吸引观众。
好作品注定不被埋没,第一部《哪吒》的爆火,让饺子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成功跻身了“50亿导演”的行列。
到了今年,《哪吒2》更是突破了两百亿票房,成就了中国最成功的商业导演之一。
然而,在饺子的光辉成就背后,曾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老一辈导演,却纷纷陷入了票房的低谷。
尽管中国商业电影的速度越来越快,贺岁档的开创者冯小刚却未能再出产值得瞩目的大片。2023年《忠犬八公》票房仅为2.7亿,《非诚勿扰3》刚刚突破1亿元,合起来还不足《哪吒2》的零头。
这些数字相比其他商业作品,显得尤为不突出。
不仅冯小刚,陈凯歌的转型之路也充满挑战。虽然两部《长津湖》使得他一度稳坐票房之首,但其后执导的《志愿军》系列却未能复现辉煌。
电影口碑不佳,票房也不理想,甚至很多观众批评陈凯歌未能拍好《志愿军》。
在这些老导演面临困境时,唯一能够稍显亮眼的,恐怕就是张艺谋了。
自从转型拍摄商业片以来,张艺谋的作品票房成绩稳定,且保持着高产。但即便如此,作为世界级导演,他的作品和《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时期相比,依然显得有所逊色。
随着饺子等新一代导演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影迷开始认为,饺子已经是中国导演的“顶峰人物”。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辈能够超越前辈,是电影市场的好事。
然而,若我们只把今天的成功归功于饺子,而忽视了前辈导演们的努力,恐怕就不太公平。
《哪吒2》的辉煌,绝不仅仅是饺子一人的功劳,它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如果把《哪吒2》放在《少林寺》的年代,它或许也能引发观影热潮,但未必能获得150亿人民币的票房。
正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一批批电影人的坚持,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让更多观众走进了电影院,才有了今天的商业电影繁荣。
每一代导演都有各自的历史使命,张艺谋的《活着》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依然是影迷们的必修课。
即使王家卫的电影一向晦涩难懂,他的《花样年华》重映后依然掀起了观影热潮,足以证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是导演能名留青史的资本。
虽然《哪吒2》确实不凡,但饺子为代表的新一代导演能走多远,还需时间验证。
在如今商业大片井喷式增长的时代,以饺子为代表的导演似乎正在逐渐超越老一辈导演。然而,是否能够在影史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真正成为“新导演”,依然需要时间来检验。
一部电影的好坏,不仅仅看一时的票房成绩,还需要依靠后续的口碑,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洗礼。
历久弥新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经典,若导演仅仅依靠一时的成功,恐怕很难获得“新导演”的美誉。
未来几年,让我们共同见证,饺子能否成为这一时代的先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