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激活一座城!贵阳凭啥接得住“泼天”的流量?
自春节以来,电影《哪吒2》势如破竹,持续刷新票房纪录。凭借亚洲最大巨幕,贵阳的越界影城迅速崛起,成为新的观影“顶流”,单日观影人数超过5000,票房连日领跑全国影院。单块屏幕点燃整座城市的热情,这不仅是电影与技术的胜利,更揭示了文化消费、城市转型以及产业联动的深层逻辑。随着跨城观影的热潮不断升温,贵阳文旅的“破圈密码”逐渐显现。
在周一凌晨三点,贵阳越界影城依然热闹非凡。作为周末的最后一场IMAX电影,虽然是加映的场次,依然座无虚席,几天以来都呈现满座状态。
一位来自重庆的影迷表示:“女儿带我们来看《哪吒》,听说它全球闻名,所以不管多晚都要来看。”另一位影迷也说道:“听说这电影、这影厅很有名,感觉很开心,今天专程来看看。”还有一位表示:“今天来二刷,一看到这块巨幕,我一下就充满了能量。”
从新疆、湖南到贵州各地,影迷们纷纷表示,来此观影完全不虚此行。贵阳越界影城的IMAX-GT巨幕,宽32.16米、高18.17米,搭配1900多个特效镜头的《哪吒2》,让这座城市成为全国文旅的焦点。
根据影城店长冯志鹏的介绍,黄金时段和周末节假日,IMAX-GT的座位几乎百分百被占满,50%—60%的观众都来自外地。唐涛,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影迷,坐了4个小时飞机从新加坡飞来贵阳,亲自体验这场震撼之旅。“在普通影院体验不到这种震撼,直飞开通后更方便,真的很值得。”她如是说。
此外,台湾影迷组成的旅行团也特地安排了一场观影行程。“这个影城看起来非常现代,工作人员也特别热情,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台湾影迷表示。
截至3月28日,贵阳越界影城的总票房已达1782.2万元,观影人数突破24.8万,票房已经超越2024年全年的总和。冯志鹏店长透露,影城不断关注细节改进,力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从修缮过道灯带,到更换护眼筒灯,再到更换地毯为地砖,影城的环境更加敞亮清洁,极大提升了观影氛围。
全国拥有IMAX-GT银幕的影院仅有6座,而贵阳越界影城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为了方便外地游客,影城设立了免费的行李寄存区,甚至把美食和文创市集搬进了影院,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影城与周边酒店和餐饮合作,凭电影票可享折扣,延长消费链条。随着影城的火爆,周边的住宿和消费增长超过40%。
酒店方面,君胤酒店负责人郑明康表示,尽管3月通常是淡季,但由于越界影城的火爆,酒店业绩出现同比增长。影迷入住后还能享受超低折扣,甚至还能得到《哪吒》电影票。洪四辣子鸡也推出了优惠活动,凭电影票根享8.8折,营业额比平时增加50%。
贵阳公交部门则特别安排了10台应急保障车辆,组成“摆渡专线”,根据晚场电影散场时间,延长运营至凌晨1点35分。为了进一步提升文旅服务,贵阳市云岩区利用影城流量推出一站式文旅体验活动,结合侗族大歌、苗族服饰展示等非遗表演,不仅让影城走红,还带动了省内文化元素的推广。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蔡之兵认为,贵阳市要利用这股流量,实现城市形象和产业的升级,在资源整合、宣传推广、服务体验方面做好深度开发,让文旅产业持续带动经济增长。
目前,贵阳的影城周边商业有些分散,姚修宁表示,公司计划集中管理周边的商铺和小吃摊,提供更统一的消费体验。预计4月1日前,甜品、咖啡和贵州特色小吃等商家将全面入驻。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4.5%的游客因影视作品而选择某一景点,贵阳已不满足于影城这个单一流量入口,正积极借电影热潮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形象重塑与产业发展。贵阳市正在抓住这一机会,推动文旅资源整合,开发更多创新产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贵阳市云岩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周文佳表示,将通过文化活动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文旅体验,进一步拓展“观影”场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贵州籍导演唐煌建议,要将流量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推动影城成为新电影的首映地,借助电影和明星流量,推动文旅与经济的双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