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春节档大戏——《围剿射雕》

2025-03-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去了一趟春节档,你就什么都懂了? 嗯。 请问:春节档最精彩大戏是啥? 当然是《围剿射雕》,比任何一部电影都好看。

这个春节档,ZB的大手太有存在感了,线上线下,翻云覆雨,比哪一部电影都精彩。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就是《我观察春节档电影看到的各种怪现状》。

1、排片战:用排片协议等绞杀放映空间排片是个宝,高票房离不了。电影排片有排片协议管着的,这可是数以亿计的生意。见下图。

如果你观察过春节档电影的数据,就会发现射雕预售第一,领跑春节档。射雕的上座率和场均人次等数据也一直很好。可不签排片协议,不交这份排片钱,预售、上座率、场均人次等数据再好,也不会遵循市场规律给你对应的排片和黄金场次。没有排片就没有票房,这个容易理解。其实黄金场次少,票房也高不了。把排片给排到你吃饭的时间、半夜睡觉的时间,你会这个时间去看电影吗?可能性极小。更何况,还有的影院不光把电影排在半夜,还设定高票价来吓退观众。看到部分观众买到射雕电影票还会遭遇:毫无理由强制退票;设备故障,建议改看其他电影;停电;工作人员回家过年,无人放映电影;……

调到他们需要的退票率,然后就可以给你撤排片。因为他们手里有所谓你退票的数据,所以根本不怕被调查,你影片上座率再高再受观众欢迎,他会说是依据市场规律给你撤的排片。才知道票房是可以预制的。淘票票2月24发布了蛟龙行动票房破七亿的战报——可是,蛟龙行动之前已经撤档,到今天票房也不到四亿。你看,电影撤档了,但预制的战报定时发布了,预制7亿票房可就对不上账啦~

2、身份战,就是将正常观众污名为粉丝,给电影贴标签粉丝电影。观众夸射雕,就被贴上粉丝标签,就被各种阴阳怪气甚至侮辱谩骂——骂射雕的,素质真差。春节档六部电影,夸其他几部电影的观众就是观众,唯有夸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观众会被贴标签——粉丝。可真双标。给观众贴上粉丝标签,好像这影评就不值得信任。还给电影贴上粉丝电影标签。不管你讨论剧情画面寓意高光,他只会跟你说粉丝。张嘴闭嘴粉丝,那必是黑水军——毕竟下场无路人。射雕观众们一时有些懵——我喜欢很多,你非要按头我只喜欢这一个?!看了央视新闻,懂了,这不就是黑营销黑水军嘛。付费发稿,造谣抹黑,黑公关黑营销。

我自己有二刷再刷射雕,也看了很多网友的影评和视频,发现射雕观众年龄跨度蛮大的,有看起来六七十岁头发都白了的,有中年人,有年轻人,也有八九岁十来岁的孩子,大家看的都挺投入的。有的场次男性居多,有的场次男女差不多。射雕这个观众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其实并不常见。以我以往在影院看电影的经历,观众中,女性居多,而且年轻人多一些,极少在电影院看到老年人,中年人都不多。可以说,射雕吸引了很多平时不看电影的观众走进了电影院。其实,徐克导演,金庸武侠经典射雕,还有肖战主演,这每一项,都是电影自带的观众盘。当年看武侠的,主要是70后,80后,90后和他们的父母,男女老少皆有,不少武侠迷带着家人走进了电影院。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这样一部精品佳作,居然会被黑营销黑公关贴上粉丝电影的标签,更离谱的是,还有人信。只能说脑子是个好东西,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网上看到有一位大哥看完射雕夸电影,被各种网络攻击侮辱谩骂,气的大哥逆反了,一直看一直夸,足足看了射雕三十二遍——这事还上了热搜。有类似经历的观众不在少数。射雕观众是有侠气的。话说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这部电影真的是徐克导演武侠经典,也很适合再刷,细节极其丰富,设定也很巧妙,再刷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越品越有趣。我已经看到射雕很多篇长篇优质影评,从不同角度深度解读射雕。到现在还会刷到很多观众发观后感、影评讨论自己看到或想到的点,观众们的高质量讨论很有趣。优秀电影作品吸引有水平的观众,会有有趣的讨论。这样的电影,有生命力。当然,喜欢品茶的越品越有趣。喜欢可乐的可能确实不喜欢茶这一口。但是射雕电影品质优秀、值回票价这一点得到普遍认可——还是要有基本的审美和认知。

3、舆论战,以“魔改”、“毁经典”等等制造认知陷阱,制造负面舆论。电影一上映,就开始黑水军黑营销——炮制电影差评、制造负面舆论、上热搜扩大负面影响。XL正面影评,TL负面评价。正如网友评论:当全网预设了定向投放的差评,那时偏见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因为太大而让你看不见。于是在黑氵军黑营销影响下,大众被带入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在一片硝烟中沦为了乌合之众。偏见是可以通过黑水军黑营销的定向投放而精准达成的。很多观众说射雕很好看,都看不止一遍了!感觉黑子喷的跟他看的不是一部电影!不少观众影评开头都是,“虽然网上一片差评但是我还是走进了电影院,选择亲眼看一下”,就是因为负面评价吐槽被TL,而对电影的正面影评被大大XL,几乎刷不到。各平台都如此。还给射雕好评观众贴粉丝标签,好像这样好评就不值得信任。还给射雕贴粉丝电影标签。有人说,电影七天定生死。很多网友感慨:大年初一初二夸射雕的影评,正月十五以后才慢慢刷到。此时,年后上班都上一周了,春节档早结束了。还有某瓣评分,开分就不对头——但凡对比一下春节档电影票房和打分人数都能看出异常。而且这个打分人数这个分数,和黑营销所谓粉丝电影完全是自相矛盾——如此庞大观众群体打分的电影票房怎么会是这样低的水平?很遗憾,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人不多。

打分低,是清除高分评价,纵容黑水军恶意差评的结果。有的差评直接说没看过电影就是来给电影打一星的。打低分是为了制造影片质量差所以打分低的舆论。排片差,制造因为质量差观众不爱看所以排片差的舆论——明明是因为收钱和别家签了排片协议。其实有的手段和别的手段自相矛盾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其中有鬼。所有手段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让观众不敢夸射雕,不看射雕,去看同档期其他电影就更好。这一进一出又是多少票房?看到一个说法说射雕黑水军黑营销费用过亿,但是撬动的票房,是黑营销费用的N倍。舆论战实质是恶性商战,不正当竞争。可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人多,头脑清醒有自己独立判断的人还是少,这招,有用。

小结:前两年就在关注春节档电影,听说有排片协议,看到有黑水军黑营销,听说某瓣分数是可以花钱买的,明码标价,但是不清楚在电影这事上,都已经搞成了线上线下一条龙联动,配合如此纯熟。在这一条龙当中,观众几乎没有存在感——通过XL,TX,营销等手段,观众真实的影评很难被普通人看到。想要推一部电影——甚至不需要观众——预制票房 预制好评 预制高分,就会全自动产生一部高口碑高票房电影。有排片才能有票房,得高排片高黄金场者得高票房。根据排片情况,就可以预制票房。想要拿到高排片好排片,各位业内说,在春节档这样一个一年最重要的档期,是要签排片协议交排片费的。有人问,吹票房不需要交税吗?科普一下,有一个词叫洗。还有一个词叫金融产品,有些人做的那就不是电影,是金融产品。所以你会看到有的电影票房很高,但周围几乎没有看的,也没有讨论的。还有,上市公司对于电影的投资,会影响股票股价的。想要败坏一部电影,观众一样没有存在感——你真心实意的夸奖要么不会被刷到,要么会被阴阳怪气诋毁辱骂打成粉丝言论。预制票房 预制差评 预制低分,黑营销黑公关,就能破坏一部电影的口碑,进而影响票房表现。在排片战 身份战 舆论战全面围剿之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票房位居武侠电影票房影史第一,创造了中国影史新纪录。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可以说从创作到宣发,从里到外透出来的一腔正气,认真做电影,宣发很正统,不搞歪门邪道,特别体面,特别令人敬佩。说到票房,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下,比如春节档票房除以场次,场均票房拉个排行名次,就知道哪些影片票房水——就是哪些影片其实排片偏高,但是上座率就是偏低。也可以拉一个场均人次排行名次,效果差不多。

上图是deepseek根据下面这票房榜图计算每部电影的场均票房,和场均人次,并分别排出排名位次,分别以表格形式显示的结果。还有网友各种比较春节档电影票房数据,见图。

好电影,观众就是爱看,即使排片少黄金场次少,也愿意起早贪黑的去看。好电影终究会被大众认可。但是电影是有上映期的,在电影院欣赏电影的机会终究是有限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这样实景拍摄的大场面大制作良心佳作,还是在电影院看最震撼。希望好电影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激励更多电影人去做好电影。以后不会再一有时间就进电影院看电影,也不会再被所谓“支持某某电影”口号pua。以目前中国电影生态来看,好多影片并不值得。以后只会走进电影院看用心的电影人制作的、自己确实感兴趣的电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