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的青衣尴尬,冯小刚的情怀拧巴,到底谁在成全谁?
冯小刚的最新电影《向阳·花》定于清明档上映,影片的核心话题聚焦刑满释放女性的生存困境,探讨人性、社会现实以及人们如何挣扎着想要破茧重生,挑战自我。
最初,这部影片本是描写女性自我救赎的文艺片,但赵丽颖的参演使得它成为焦点。她的加入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部作品。有人评论说,赵丽颖正面临冯小刚的“挑战”,似乎这位曾经的大导演自从《芳华》之后,就再也没有引起多少轰动,似乎已不再有令人期待的作品。
冯小刚是否真的陷入了瓶颈,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否真如“江郎才尽”?这个问题让人不禁怀疑。曾经,冯小刚拍摄的贺岁片风靡一时,但今天的他,似乎正面临着创作上的艰难选择。而赵丽颖,凭借着双料影后身份,决心走出偶像剧的范畴,投身大银幕,她是否也在寻求突破,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呢?
在冯小刚与赵丽颖的“相互救赎”中,彼此既是对方的突破口,又在助力对方走出困境。或许,电影人总是在“求生”与“求死”之间寻求出路,而这正是冯小刚与赵丽颖在彼此的努力中找到的“共鸣”。
2023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3》遭遇了票房滑铁卢,成为他几十部作品中的最大亏损。随着时间推移,冯小刚的“贺岁片时代”也渐显老去,而那些曾陪伴他走过辉煌岁月的演员,像葛优和舒淇,年华已逝。冯小刚是否已经失去了那份创造票房奇迹的魔力?他曾拍出许多搞笑片,却难以再现那样的辉煌。
对于冯小刚来说,每当自己陷入创作上的困境,他便试图通过喜剧来寻找出口。最早的《甲方乙方》便是这样的一次尝试。冯小刚曾在19年前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想跳出贺岁片的框架,探索不同的题材。但无奈,2006年的《夜宴》虽然拥有章子怡、葛优等一线明星,却未能再现昔日的光辉。冯小刚对此的失落可见一斑。
《夜宴》不仅未能回本,还成了冯小刚电影生涯中的另一个“败笔”。他坦言,这比之前的《一地鸡毛》被禁映还要难受。即便在《芳华》之后,他尝试讲述文工团的青春爱情,但影片也未能完全如愿。
冯小刚的每次创作尝试,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芳华》,都暴露出他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挣扎。而这与陈凯歌和张艺谋的境遇相似。两位导演都曾因作品遭遇票房与口碑的双重失利,而冯小刚也不例外。他的每一次转型,都会像一场“裸奔”,在公众的审视下显得如此脆弱。
但冯小刚并未放弃。之后,他拍摄了《集结号》与《唐山大地震》,终于迎来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可惜的是,进入新时代后,冯小刚的影片也陷入了创作瓶颈。时至今日,他又回到“从偏房到厅堂”的尴尬境地,似乎无法再轻松自如地穿越时代的浪潮。
赵丽颖也正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去年,她与辛芷蕾合作的《乔妍的心事》票房尚可,但并未获得太高的口碑,她的作品往往依赖于粉丝支持。尽管她曾亮相东京电影节和新加坡电影节,但她在电影界仍然是一名新人。
相较之下,辛芷蕾已经能在都市剧中摒弃偶像包袱,展现出更多的成熟魅力。然而,赵丽颖却依旧活跃在历史剧和正剧中,像《与凤行》这类的作品,似乎更多的是她与偶像剧的告别之作。
更令人尴尬的是,赵丽颖与张艺谋的合作《第二十条》,尽管她获得了百花奖女配角奖,但却被批评“演技过于做作”。她的表演往往缺乏灵魂,这也是观众和评论家们对于她的一大质疑。
从流量小花到影后,再到大银幕上的领衔主演,赵丽颖显然不需要再从小角色做起。若真有机会与大导演合作,她的演艺生涯也许会更上一层楼。但问题在于,如何突破自我,进入冯小刚的电影世界?
冯小刚的电影曾经是贺岁片的代名词,然而随着岁月流逝,赵丽颖的年龄与气质变化,她再也无法仅凭美貌与幽默调侃都市生活,而是需要通过精湛的演技来打破“流量明星”的标签。冯小刚在《向阳·花》中的女性角色,正是对这一挑战的回应。
《向阳·花》不仅为冯小刚提供了一个从“偏房”到“厅堂”的机会,也为赵丽颖带来了展示演技的舞台。无论是冯小刚的导演突破,还是赵丽颖的演技突围,这场“渡劫”与“救赎”将是一场双向的救赎。
作为观众,我们期待赵丽颖摆脱流量偶像的标签,展现更多内心复杂的角色。而冯小刚,也希望在新时代中找到新的创作突破,两人在电影世界的相互成全,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