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峰也救不活《黄雀》?爆是爆了,但网友的弃剧理由一致
央视开年之后播剧行情显然不太好。
连着上了两部号称顶级班底、豪华阵容的年代剧《六姊妹》和《北上》,结果质量口碑被同期年代微短剧《家里家外》轻易碾压。这让央视的脸往哪儿搁?平台不气馁,这不央八又拿出了一部压箱底的大剧——《黄雀》。《对手》的班底,阵容相比前作还升级了,三个一线咖郭京飞、秦岚、祖峰坐镇。尤其是祖峰,因为《潜伏》和《面具》这两部经典谍战剧,观众缘不要太好。而且这部剧并不是请他来当幌子,戏份很足,第二集就出场了。然而这么好的阵容依旧救不了这部剧。首播收视看起来很漂亮,峰值轻松破2可以说“爆开”,但舆情和口碑可以说的上一塌糊涂,弃剧呼声不绝于耳。
显而易见,未来收视和播放量很可能会“低走”。
下面就来聊聊这部剧。
剧情松散,既杂又乱
发现没有,致使大家伙弃剧的理由很一致,这部剧一打开就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节奏快的飞起,结果观众越看越“糊涂”,连故事前因后果讲什么都看不懂、捋不清楚。
这就是长剧编导惯犯的毛病,为了炫技搞所谓的“烧脑”,结果观众“烧”到了短剧那头。
各路短剧纵然有千百种毛病,但绝对会保住一条底线:故事讲得明白。
无论观众追哪部短剧,从来不会出现看不懂的状况。
再说回《黄雀》,之所以把观众看懵了,首要问题是时间线上的凌乱。
第一集片头曲之前的10分钟是在讲2000年主角在火车上抓下头的故事。
结果一个片头曲后莫名其妙来到了2004年,这一集快完了又转场到1994年。
到了第二、三集还是这个尿性,故事时间线信手拈来94年、2000年、04年之间随便切换。
这几个年份间的案件有相关性也就算了,关键是完全没有,唯一的关联就是这些都是主角的经历。
这就好比把《我是刑警》中秦川办的案子一开始就揉杂在一起,什么持枪抢劫案、张克华案、偷粮案、白银案多线并行进行讲述。
真要这么拍,《我是刑警》妥妥一烂剧。
《黄雀》现在就是这情况,第一集一上来讲的是金角银角这个团伙作案也就是火车上偷窃被主角抓获。
但这个团伙作案的故事讲完了吗?没有。
到了第二集第三集又把时间线往更前推,讲他们这个团伙过去几次作案跟男主交手的情况。
更糟的金角银角团伙几次作案的故事并不是一气呵成讲完。
而是在这个中间又穿插着04年现在进行时的偷假茅台真洗银水案、祖峰饰演的佛爷三人组偷眼角膜案以及其他坑蒙拐骗偷窃案。
各种线头大杂烩已经够乱了 ,结果编导为了兼顾女主秦岚的戏份,又在其中插入了女医生吃饭、看病生活戏。
编剧主打一个怎么“烧脑”(乱)怎么来。
逻辑不够缜密,案子不太写实
很多观众看《黄雀》第一集开头的时候,感觉好像在模仿《天下无贼》。
拍贼拍的很神,拍抓贼的警察也拍的很神。
但电影是电影,现实主义电视剧还是要讲究现实性的,否则观众看了之后就会有一种不符合逻辑的别扭。
比如说男主率领的小分队在火车上抓金角银角惯偷团伙。
几位警察非要等着此团伙整个车厢偷了一大圈作案结束、已经造成了群众严重财产损失才想着动手抓人。
而且这样的惯犯小偷逃跑经验颇多,警察在即将抓住他们的当口,想的不是赶紧给他们上手铐让他们跑不了,而是先悠哉悠哉跟他们来个比耶合影。
果不其然,趁着男主分神,小团伙大闹车厢企图逃跑,又是踹又是砸、又是拿刀子捅,无辜的车厢群众被殃及,男主还是一门心思抓贼。
这一看就很脱离现实。
记得《我是刑警》里,某个案子警察跟踪抓捕犯人,秦川一再强调抓人要等到空旷的地方动手,避免伤害到无辜的路人。
这就是警察,时刻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牢记心中。
但《黄雀》已经编导为了所谓的戏剧性,牺牲了警察角色的现实逻辑。
明明小偷就在眼前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抓捕上手铐而是合影留念,纯粹是为了跟后面主角跟小偷之间的你来我往火车顶神奇打斗做铺垫。
完全没必要。
还有男主角,他动过手术还是肝移植,身体素养很差劲,就这还当需要体力武力的反扒警察,不要太搞笑。
总的来说,此剧前几集的剧情方方面面透着“无厘头”和“不得劲”,唯一值得夸赞的地方大概就是全员演技基本都在线。
只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演员烂烂一个,如果故事好观众还能忍得了一颗或者几颗老鼠屎。
《狂飙》《人民的名义》《我是刑警》就是这样,几个的败笔影响不了它们成为爆剧。
但如果剧本烂,演员表演再好都拯救不了,比如眼下的《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