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助你成为大科学时代的弄潮儿

2025-03-2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跨学科,是现代科学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质。譬如,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推进,对癌症、艾滋病的防治,以及地震预测、核聚变反应堆的实现等等,都不是任何一门学科或技术所能胜任的,只有在多种学科的高度综合和多种方法的联合运用中,才有可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这就必然导致跨学科研究成为普遍的模式。

另一方面,当代无数重大科研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跨学科行动,从中国神州空间站,到嫦娥探月工程;从北斗导航系统,到500米口径的中国天眼;从国产大飞机 C919的交付,到“奋斗者”号深潜器探海……跨学科行动,正在创造层出不穷的人间奇迹,成为当代科技蓬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和经济竞争愈发激烈,我们要加强自主创新,就必须高度重视跨学科行动。

国家高度重视跨学科教育。跨学科教育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于2011年10月8日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就明确列有“小学跨学科教育”课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25年12月3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中,规定在我国高校增设“交叉学科”门类(门类代码为“14”)。

教育部于2025年5月11日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5年修订)中,要求开展以跨学科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占6学分)。

教育部于2022年3月25日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一再强调,要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各门课程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少于10%的课时,以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强化跨学科实践。

所有这些,都旨在通过跨学科教育,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一部关于“跨学科学”的教科书。

我国跨学科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仲林教授于2022-06-14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的《跨学科学应成为交叉学科勃发的向导》中指出:

“由于‘跨学科学’研究力量薄弱,致使我国交叉科学……缺乏发展的整体视野和长远布局,‘跨学科学’理论研究队伍和专业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见,密切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发展我国的‘跨学科学’研究,全面深入地探讨学科交叉发展的整体特点和普遍规律,使人们对学科交叉认识由现象层面深入本质,为建立科学、规范、灵活的交叉科学新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人才储备,是推动我国交叉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建议尽快建立少而精的‘跨学科学’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专业人才培养学位点,形成‘跨学科学’专业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同时在高等学校本科阶段设置‘跨学科学’通识课程,在科研、教育、管理等各类人员中广泛普及‘跨学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交叉学科蓬勃有序发展,尤为需要‘跨学科学’理论的引领。中国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跨学科学’专家……”

在这种形势下,本人的《再无孤岛 跨学科的逻辑、路径与实践》一书上海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介绍了跨学科的概念、特征、类型、意义、基本原则、若干方法与历史发展,创立了跨学科学的完整学科知识体系,该书是对跨学科学作出全面、系统研究的一部的专著,对推动我国跨学科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创新重大突破的支撑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您想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的弄潮儿吗?本书能给您帮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