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梦想家 The Dreamer》:一张低成本的宅录专辑也很精彩

2025-03-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方大同的突然离世让无数歌迷为之悲痛,回想起去年7月,他在社交平台上毫无预警地宣布将在10月发布自己时隔八年的全创作专辑《梦想家The Dreamer》,并透露自己在过去两年经历了一段“从病痛走向康复”的过程。谁能想到,这竟成了他的遗作?

尽管身患疾病,方大同从未放弃音乐创作。即便在身体状况不稳定的日子里,他依旧以几乎宅家的方式,完成了一张脑洞大开的专辑,堪比《危险世界》或《JTW西游记》那样充满奇思妙想。这张专辑中,金曲歌王的人生重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别具一格的闪光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灵感无限,肉身受限**

首先,《梦想家The Dreamer》中最直观的特点之一就是方大同大病初愈后的嗓音。显然,这场疾病对他的声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正在恢复中,音质依然带着粗糙、沙哑和不稳定的特征。因此,这部分音质的瑕疵不应过于苛责,更不应成为评价专辑优劣的标准。

或许正因为发声受限,他在《江湖中人》、《GF》和《我不是农人》的主歌部分采用了“口白”形式,反而带来了一种有趣的说书风格。例如,他将网络流传的“方大同去耕田”的传闻写入《我不是农人》,这一创意让人想起曾获得第32届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奖》的《面面》,虽然手法各异,但两者同样边说边唱,趣味十足。

《我不是农人》的编曲风格也和他之前的《宅这》EP相似,充满了自我调侃的幽默感。以“温吞温暖”的语气,方大同用自己的方式为歌迷带来一笑,而他那“灵感无限”的黑色幽默也自始至终没有缺席。

**欢乐无限,幽默满满**

尽管《GF》旋律宏大,带有歌剧风格,但歌词却直白且幽默,仿佛是流水账一般,读来让人捧腹。例如,他在歌词中写道:“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最喜欢《教父》三部曲,这部电影获奖无数。我一直想看,但却总是忘记。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看完《教父》了!而且是4K画质喔!”

专辑的开篇曲《XZMHXDXH》就展示了方大同作为“冷面笑匠”的独特风格。歌曲源自一串神秘的罗马拼音,实际上是在模仿上海方言,意为“鞋子没坏,鞋带先坏”。整首歌几乎就一句歌词重复了800遍。而当歌曲进行到三分钟时,一声“嘿!”的呼喊,仿佛是为接下来的贝斯和电钢琴的登场预热,极具喜感。

另一首歌曲《江湖中人》也同样充满了无厘头的幽默,歌曲里不断穿插的粤语“好有型啊!”洗脑十足,令人忍俊不禁。

**简朴之中藏匠心,水准超乎想象**

尽管《梦想家The Dreamer》的制作简朴,但其中不乏创新尝试。例如,他尝试了探戈风格的《Tango》,这首歌的亮点在于两段主歌的叙事转折:

第一遍唱“背后的cello乐手很出色/瞬间的寻常而独特”,而第二遍则改为“背后的提琴虽然很出色/可永远没有你深刻”。副歌中“是种巨浪漫的舞蹈”中的“巨”字语法更是台湾特有的口气,展现了方大同深受台湾乐坛文化影响。

在配器和曲序设计上,方大同也巧妙地埋下了心思。例如,带有中国风的《谁知爱是什么》中的电子合成器音色竟与接下来的《我不是农人》有几分相似,若按曲序聆听,你会发现每一首歌之间都有一个“线索”将其无缝连接,这个线索可能是相同的Key、原声乐器的延续,或者是合成器音色的巧妙呼应。

尽管这张专辑的制作成本低廉,但其制作水准却远超预期。尽管能够听出一些技术手段掩盖了演唱的不足,但整体而言,这张专辑混响均衡,有机且不单调,带给听者一种舒适的体验。

**永远在你心中**

老歌迷心中的“方大同”是什么样子呢?在《那沙漠里的水》和《才二十三》这两首歌中,歌迷应该能感受到从《Soulboy》时期延续而来的熟悉情感。尤其是90年代风味十足的《那沙漠里的水》,它是专辑中唯一一首升Key的歌曲,毕竟,哪有复古情歌不升Key的道理呢?

最后,来聊聊专辑的首支发布曲《才二十三》。方大同巧妙地运用了三拍华尔兹的旋律,轻柔地讲述生活的循环,仿佛《橙月》般的画面感。而“二十三”这个关键词,虽然他未明确解释其含义,但或许与他父亲在2023年离世的经历有所关联。为了呼应生命的逝去,最后一句“没有那么简单”也未曾唱出,取而代之的是无声的弦乐,传递着岁月的静默。

同样的情感切割出现在结尾曲《没啥好说》里。方大同将“Thatthere'snothingherelefttosay”中的“say”留空,让这个字句在音乐中消失,或许也正是潜意识中他对于无法言说的情感的表达:“那些无法言说的,就让它沉默吧,毕竟‘在千寻之外,我依然存在’。”

对于我们这些歌迷而言,也将继续等待方大同健康、平安地重返舞台。谁能想到,这些歌迷心中的祝福与心声,最终化作了遗憾的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