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队》人物原型:从警察到阶下囚,历时12年辗转数地千里追凶
在电影《三大队》中,男主角程兵的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但真实的程兵更是一个生活中的英雄,经过4年6个月的坎坷历程,他身兼数职,以一己之力千里缉凶,完成了一场真实而惊心动魄的生活冒险。
程兵的生活绝非电影那样轻松,为了追逃犯辗转数地,更换了十余个工作,曾是警察,曾是囚犯,程兵的身份变幻莫测,却都为了一个目标——抓逃犯,这种双重身份的矛盾让他的人物更具层次感,也增添了他的英雄色彩。
️无论是电影中的虚构还是现实中的真实,英雄的光芒终究来自于坚持正义的信仰,程兵,是一个在现实中闪耀的英雄。
01️正义与非法
️21岁的程兵,警察生涯初生,却已在心底埋下了英雄的种子,16年的刑警经历,让他在面对案情时如履平地,但一起震撼的案发改变了他的一生。
程兵接到报案,看到被残害的少女,内心的怒火如燎原之势,对着主管刑侦的杨副局长,他不做回避,豪言壮语立下五日破案的军令状,这份豪言凭着他多年的经验和过硬的判断力,似乎并不是一句空话。
️2002年8月22日,铜仁市发生了一宗罪行极为恶劣的案件,程兵作为三大队队长,正值职业巅峰,但这一夜,战火点燃了他的英雄征途。
少女被残害,案发现场的惨烈程度令人心悸,程兵也是一个有女儿的人,女孩儿的遭遇让他的愤怒更是滔天。他决定要给受害者一个公道,同时也是为了守护每一个无辜的家庭。
️程兵直接对杨副局长立下转岗去警犬基地喂狗的军令状,五日之内破案,否则就是告别他的警察身份。
经过案件的调查,再加上法医的鉴定结果,他的经验告诉他,只是一群流窜作案,程兵十分了解他们的行事手段,最终将犯罪人的目标定在了王大勇和王二勇两个人的身上。
️可是在案发后的第二天,王大勇和王二勇再次作案,却遭到了家属和当地治安队的堵截,及暴力殴打,在慌乱中,王二勇被抓,王大勇逃脱,程兵和三大队的成员将王二勇带回队里进行审讯,但是这是一场英雄背后的阴谋的开始。
️程兵的决心和团队的行动力都是可歌可泣的,但当时三大队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没有及时带王二勇去检查下伤情,在审讯过程中,狂妄自大的王二勇,不断用言语去刺激审讯人员,其中就包括程兵在内。
️王二勇由于被抓之前受过居民和治安队的群殴,并打击过头部,审讯过程中当说到如何欺辱并杀害高二女学生时,遭受到了同样有女儿的程兵一拳。
️就这样王二勇却死了。死在审讯过程中,之后法医也无法鉴定到底是否和程兵这一拳有没有直接关系,但当时认定就是:人死于审讯过程,并采用了暴力逼供
王二勇的死并非正义的胜利,反而成为了程兵和三大队的心头巨痛,对受害者的敬意变成了对自己良知的质问,黑暗的阴影开始笼罩在英雄的身后。
️王二勇的死亡让案件陷入了更大的泥潭,是正义凋零了呢,还是英雄被误解了呢?程兵和三大队的成员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渎职罪被判刑,这是英雄背后的沉重代价。
无论是现实中的程兵,还是电影中的英雄形象,都承载着人性的光辉。️他们可能犯错,可能背负沉重的罪责,但他们的努力与牺牲,构成了一个充满温度的英雄传说,在光明之下,英雄的影子或许更加真实,更加感人。
02️变化的只是身份
️2009年3月,那是程兵刑满释放的时候,他已经44岁,离婚的阴影伴随着他,女儿的陪伴也离他远去。
局座为他安排了一个保安队长的职位,光鲜的警服再度摆在他的面前,却被程兵婉拒,未竟的任务始终在心头萦绕,那个逃犯王大勇成为了他追逐的方向。
️四年的时间,程兵如同一颗漂泊的流星,从快递员到夜班出租司机,再到空调售后、物业保安,他沧桑的身影在城市中留下了无数的足迹。
️电影《三大队》则将这些职业分配到了五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在城市的喧嚣中尽情挥洒,而实际上,这是程兵一个人的独角戏。
这八种基础工作,看似平凡,却都不是那么简单,成为一名快递员,不仅仅是有力气就能搞定,你得熟悉各个小区的地理位置,还要了解各个楼盘的特点。
️做出租车司机或者货车司机,更需要对城市道路了如指掌,包括那些隐秘的违章摄像头,而空调售后和夜宵摊主,更是需要技术与手艺的结合,一道道美味的背后是对工艺的严格要求。
曾是警察队长,曾蹲过监狱,程兵的生活并不因曾经的辉煌而停滞,这些基础工作需要的并非是昔日警察的光环,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融入这个社会,重新学习,重新挑战,对每一个职业都投入了满腔的激情,即便身份已变,责任未变,他开始了一场新的追逐,以送水工的身份,悄然出发。
程兵并非凭空猜测王大勇的行踪,而是通过人工的大数据搜集分析。他不仅了解王大勇的个人特征,还深入研究了他的社会关系,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他可能藏身和活动的区域。
03️绝境追踪
️从王大勇的流窜踪迹来看,程兵的追逃之术还是很有成效的,每一次换工作,都是因为他发现了王大勇的一丝痕迹。
在重庆,王大勇竟在一家空调售后服务部当起了安装工,公司准备和他签约,却遭到了他的拒绝,因为王大勇深知签下去可能就是自己的末日,于是,他选择了悄然离去。
️就在这时,程兵步入这家公司,只干了两周就察觉到了异常,在得知王大勇已离开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辞职,追踪的旅程再度开始。
重庆的那次,程兵和王大勇险些擦肩而过,尽管他们错过了,但这并没有让程兵灰心丧气,他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有结果。
️四年的追逃生涯,程兵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追逃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员工,他以优秀的工作表现,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成为了每一份工作的焦点。
在四川德阳,他当上了物业保安,以他的细致入微,几乎掌握了整个小区的住户信息,即便物业公司准备提拔他为队长,工资翻倍,但程兵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
️2012年底,他再次来到贵州,成为了一名送水工,程兵以他的方式,开始了对小区居民的“调查”。
记录下每个居民的姓名、年龄、工作、爱好、经济状况和每天外出时间,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在程兵看来都有用。
️面对老板的询问,他的解释更是合情合理,只是为了更方便的工作,避免送水的时候,跑了个空趟,但是他真实的目的却是为了锁定王大勇的下落。
程兵送水的身份,他不仅为水站老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最终锁定了逃犯王大勇。
但是此时的他没有法定的执法权,但他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制造一场与王大勇的冲突,将两人一同送进了警察局。
️在警察局,程兵的聪明才智再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通过DNA采集对比,逃犯王大勇的身份得以确认,程兵结束了四年的追凶过程,将王大勇绳之以法。
️而在将凶手绳之于法之后,程兵并没有过多的逗留,只是留下了一句,三大队任务完成,对于他而言,不管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什么,依旧记得自己曾是警察时的任务。
而被程兵抓获的王大勇面对自己的结局还是一脸迷茫,因为他已经不记得当年审查自己的警察长什么样子了,而王大勇的样子,在程兵的脑海里深深住了十年的时间,为的就是将他绳之以法。
️在案件结束之后,幸运的是,程兵的妻子选择了他复婚,一家三口又重新生活在了一起,妻子和女儿也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
之后程兵一家人也离开了江州,在北京开了一家青少年兴趣班,重新归回正常的生活当中去,相信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