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级导演批判四:徐克的“迷失”:从怪才到平庸《射雕》之殇

2025-02-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徐克,曾经的“怪才”导演,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风格在华语影坛独树一帜。从《东方不败》到《新龙门客栈》,再到《黄飞鸿》系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华语武侠电影的天空。

然而,当《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上映时,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武功尽失”的徐克,一个在资本和市场面前战战兢兢的“老导演”。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徐克的又一次尝试,不如说是他迷失在大制作中的“滑铁卢”。

一、从“怪才”到“平庸”的转变

徐克的“怪”曾经是他的招牌。在《东方不败》中,他大胆地将林青霞的造型设计成日式风格,这种“异域风”不仅没有让观众反感,反而成为了经典。他的镜头语言总是充满了奇幻色彩,

无论是《青蛇》中诡异的佛光,还是《刀》中充满灼烧感的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怪”的徐克。曾经的“怪”被磨平了棱角,取而代之的是对“主旋律”的生硬迎合,这让习惯了他独特风格的观众感到失望。

二、《射雕》的“迷失”:武侠变魔幻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其核心在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然而,徐克的改编却让这部作品“变味”了。电影中,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被拍成了“魔法对轰”,完全没有了武侠片应有的“真刀真枪”。

这种改编不仅让观众感到困惑,也让武侠迷们大呼“毁经典”。曾经以动作戏著称的徐克,这次却让动作场面成了最大的槽点。

此外,影片的叙事也是一大败笔。徐克似乎在试图平衡原著与现代价值观,但结果却是“两边不讨好”。他试图通过华筝的视角来展现蒙古的“英雄主义”,但这种尝试却显得生硬且突兀。影片中,华筝的塑造是唯一亮点,但这样的亮点也无法掩盖整体叙事的混乱。

三、资本的“裹挟”:徐克的“老年痴呆”?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徐克在资本面前的妥协。这部电影的预售票房第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演肖战的粉丝支持。然而,粉丝的支持并不能掩盖影片质量的不足。徐克似乎在迎合市场,试图通过流量明星和热门IP来吸引观众,但最终却迷失了自我。

这种妥协不仅体现在对原著的改编上,还体现在对演员的选择上。肖战的气质与郭靖的憨厚老实完全不符,而庄达菲饰演的黄蓉更是毫无灵气。徐克似乎在用这些“流量”来迎合市场,但最终却让观众感到失望。曾经的“怪才”导演,如今却在资本的裹挟下,变得“平庸”。

四、《射雕》的“一无是处”?

尽管《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被批评为“一无是处”,但其实也并非全无亮点。华筝的塑造无疑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她的英姿飒爽和果敢决断,让观众看到了蒙古草原儿女的风采。此外,影片的视觉效果依然保持着徐克的水准,虽然叙事和改编上存在问题,但画面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依然存在。

然而,这些亮点并不能掩盖影片整体的失败。徐克的“迷失”在于他试图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但最终却迷失了自我。他试图迎合市场,却忘记了自己作为导演的初衷。

五、## 徐克&quot武功尽废"?不,他只是选择了另一种&quot江湖"

当《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首日票房突破3亿时,74岁的徐克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豆瓣上充斥着&quot徐老怪不怪了&quot的叹息,影迷们痛心疾首地指责这位曾经的武侠大师&quot自废武功",为了迎合市场而放弃艺术追求。但这样的批评,是否太过简单粗暴?

回望徐克的创作生涯,从《蝶变》到《东方不败》,从《青蛇》到《狄仁杰》,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的导演。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实验性与颠覆性,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重新定义武侠电影。这种创新精神,恰恰与当下电影市场的商业化趋势不谋而合。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确实是一部商业气息浓厚的作品。它有着标准化的叙事结构、炫目的特效场面、流量明星的加盟,以及刻意迎合年轻观众的网络流行语。但这些商业元素的运用,何尝不是徐克对新时代电影语言的一种探索?当传统武侠片日渐式微,徐克选择用新的方式讲述经典故事,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在电影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徐克式的美学追求。那些充满诗意的打斗场面,那些对江湖道义的现代诠释,那些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无不彰显着导演的功力。郭靖的成长历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黄蓉的聪慧机敏也有了更丰富的表达。这些创新,正是徐克对武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资本的压力,徐克没有选择固步自封,而是主动拥抱变化。这种选择,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一种智慧。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路。正如他所说:&quot电影是活的,要跟着时代一起成长。"

徐克的&quot武功&quot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导演,才是真正的&quot武林高手"。让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位老导演的新尝试,因为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被形式所束缚。

在这个商业与艺术界限日益模糊的时代,徐克的选择或许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武侠精神不死,只是需要新的表达。这,才是真正的&quot侠之大者"。

结语:徐克的“老年痴呆”?

徐克的“迷失”并非不可挽回。他的“怪才”风格曾经为华语影坛带来了无数经典,而这次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只是他的一次“小失误”。

我们期待徐克能在未来的创作中重新找回自己的风格,不再被资本和市场所裹挟,真正回归到艺术创作的本真。

毕竟,徐克的“怪”才是他最独特的标签。当他不再“怪”时,也就失去了他最吸引人的魅力。

希望这位曾经的“怪才”导演,能够在未来的创作中重新找回自己的“武功”,再次为观众带来经典之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