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棠:儿子17岁离世,58岁丧夫,苦难的人生把自己活成了传奇
蛇年新篇
在璀璨的演艺星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她的光芒不仅源于荧幕上的精彩演绎,更来自于她在人生苦难中不屈不挠的坚韧。她就是王晓棠,一位用一生书写传奇的表演艺术家。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王晓棠那充满波折却又无比辉煌的人生历程。
1934 年,河南开封一户家境颇为优渥的人家迎来了新生命 —— 王晓棠。父亲王叔惠身为军人,母亲是大家闺秀,本应在安稳富足中成长的王晓棠,自出生起便历经坎坷。她身体素质极差,还患上眼疾,这一状况险些让她被父母狠心遗弃。命运的捉弄并未就此打住,3 岁时,黄河水无情泛滥,汹涌的洪水瞬间淹没了她家的房子,一家人的生活急转直下,陷入困境。彼时正值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年幼的王晓棠不得不跟随父母开启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们先是辗转至武汉,城市里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与恐慌,街头时常能听到枪炮声,一家人在不安中艰难求生。而后又奔赴重庆,这座山城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他们匆忙的脚步,在拥挤的人群中寻找着一丝安宁。接着前往南京,然而时局的混乱让他们难以安定,最终在杭州找到了暂时的栖息之所。这一路的迁徙,年幼的王晓棠饱尝艰辛,无数个夜晚在陌生的地方入睡,面对未知的明天,心中满是迷茫与恐惧。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父母却从未忽视对王晓棠的教育。在父母的悉心引导下,王晓棠早早开始读书识字,也在不经意间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在巴蜀学校读书时,王晓棠第一次接触到话剧和表演,就像一颗种子找到了适宜的土壤,她瞬间被深深吸引,并且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
父母察觉到她对表演艺术的炽热热爱,决心全力培养她。母亲的好友郎定一是著名京剧演员,王晓棠便拜入其门下,正式开启京剧学习之旅。王晓棠天赋异禀,学习京剧的速度令人惊叹,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学得有模有样,父母看着她的成长,满心欣慰。可命运再次露出残酷的一面,仅仅学习两年,师父郎定一因病离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晓棠不得不暂停京剧学习。
一家人搬到杭州后,王晓棠进入浙江省立中专就读,即便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她也从未放弃对京剧的热爱,坚持自学。中学毕业后,怀揣着成为专业表演工作者梦想的王晓棠,一心想报考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却遭遇该校当年不招生的意外,梦想的实现之路遭遇阻碍。
直到 1952 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来到上海招收新人演员,这个消息如同黑暗中的曙光,照亮了王晓棠前行的道路。经黄宗英介绍,王晓棠报名参加面试。负责招新的黄宗江起初认为招收对象是成名的京剧演员,王晓棠的条件似乎并不契合。但王晓棠扎实的京剧功底和过人的才华,让黄宗江忍不住为她极力向领导争取,最终王晓棠得以破格录取。
进入总政京剧团后,由于京剧功底相对薄弱,王晓棠被调入总政话剧团,从此踏上话剧演员之路。在这里,她邂逅了一生挚爱 —— 言小朋。言小朋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言菊朋是 “四大须生” 之一,创立了京剧言派艺术。言小朋的姐姐言慧珠是梅兰芳的弟子,哥哥言少朋是京剧马派老生,家族在京剧界声望极高。言小朋对王晓棠一见钟情,展开热烈追求。尽管两人年龄相差 9 岁,但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他们相谈甚欢、情投意合,很快便携手步入爱河。
爱情的甜蜜为王晓棠的演艺事业注入强大动力。1955 年,长影厂筹备拍摄电影《神秘的旅伴》,女主角小黎英的人选却迟迟未能确定,导演为此焦虑不已。关键时刻,总政话剧团的李壬林向导演推荐了王晓棠。导演见到王晓棠的瞬间,仿佛找到了心中理想的小黎英,当即决定由她出演彝族姑娘小黎英一角。电影上映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王晓棠凭借出色的表演一夜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星。
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王晓棠和言小朋的爱情也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成为令人羡慕的患难夫妻。婚后,两人相互支持,携手在演艺道路上奋力拼搏。1958 年,王晓棠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式成为专业电影演员。同年,他们迎来爱情的结晶,儿子言群的诞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言小朋对王晓棠和儿子宠爱有加,主动承担起家中大部分家务和琐事,让王晓棠能够全身心投入演艺事业。
生龙活虎
1959 年,言小朋也加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夫妻二人在同一单位工作,共同参演多部影片,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此后几年,王晓棠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当家花旦。她在《边寨烽火》《英雄虎胆》《海鹰》《碧空雄师》《鄂尔多斯风暴》《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经典影片中,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在《英雄虎胆》里,她将国民党特务阿兰的狡黠与妩媚演绎得淋漓尽致;《海鹰》中,吴玉芬的形象被她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她一人分饰 “金环” 和 “银环” 两角,凭借精湛绝伦的演技,展现出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令观众赞叹不已,当时更是流传着 “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 的佳话。
然而,命运的风暴毫无征兆地袭来。王晓棠和丈夫突然被安排前往怀柔林场劳动,辉煌的演艺事业戛然而止,这一待便是漫长的 6 年。在林场的日子艰苦异常,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简陋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吃尽苦头。儿子言群年仅 9 岁,只能被寄养在亲戚家。王晓棠和丈夫对儿子充满愧疚与思念,无数个夜晚,他们望着远方,牵挂着儿子的生活与成长。
1974 年,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击中这个家庭。儿子言群不幸患上肝炎,由于未能及时送往医院治疗,病情逐渐恶化,最终永远离开了人世。年仅 17 岁的言群,就这样带着父母无尽的爱与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儿子的离世让王晓棠和丈夫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王晓棠整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惚,丈夫也陷入了深深的抑郁。
但王晓棠骨子里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悲痛中,她逐渐振作起来,对演艺事业重新燃起希望。为了重回八一电影制片厂,她想尽办法,甚至拒绝了珠影厂的邀请。终于,在 1975 年,王晓棠和丈夫成功重返八一电影制片厂。此时的王晓棠已步入中年,41 岁的她面临着无好角色可演的困境。经过深思熟虑,她毅然决定转型做导演,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
成为导演后,王晓棠将对儿子的思念和内心的悲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创作中。身边的亲人和同事纷纷劝她再生一个孩子,以此缓解丧子之痛,她却坚定地拒绝:“再生一个,也不是他了。” 丈夫虽也有此想法,但看到王晓棠一心扑在事业上,只能无奈打消念头。
王晓棠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业和丈夫身上。1988 年,她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并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 年,王晓棠升任厂长,并晋升少将,事业达到新的高度。然而,命运再次对她发起残酷的挑战。同年,丈夫言小朋一病不起,最终与世长辞,享年 67 岁。58 岁的王晓棠再次遭受沉重打击,失去挚爱让她悲痛欲绝,整日茶饭不思,短短一个月便瘦了 20 多斤,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与苦闷之中。
但王晓棠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打倒,反而在事业上更加拼命。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期间,她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清正廉明的品质,被大家称为 “拼命三娘”。她坚持只拍精品的原则,带领团队拍摄了《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等一系列经典影片。在她的努力下,八一电影制片厂实现了从亏损 800 多万到拥有 6000 多万流动资金的巨大转变,还购置了 713 亩影视基地。1998 年卸任时,王晓棠已将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向了新的辉煌。
生活中的王晓棠极为朴素,与普通人无异。她在演艺生涯中收获了无数荣誉:1995 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2005 年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9 年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2 年获得华鼎奖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2015 年斩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奖。这些荣誉是对她一生奉献演艺事业的高度认可。
如今,89 岁的王晓棠独自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尽管儿子和丈夫的离去给她带来了难以释怀的伤痛,但她始终以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或许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儿子和丈夫的音容笑貌都会在她的脑海中浮现,那些回忆既带来思念的痛苦,也给予她温暖的慰藉 ,陪伴她走过漫长岁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金蛇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