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古诗中的文化意义

2025-04-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盛世华章润天下的回答:


诸葛亮在古诗中是智慧和忠贞报国的象徵,很受敬仰。

️关于诸葛亮的文学常识

刘雪的回答: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佔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係;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检曼辞的回答: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吉悠逸的回答:


你诸葛亮的文学常识,诸葛亮是乙个非常有钱才的人,才是幼稚,天文幼稚地里。

️诸葛亮的诗文化精神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帐号已登出的回答:


诸葛亮️在诗中的形象有三个特点:

1、知恩图报、励精图治的忠贞形象。

2、运筹帷幄、智绝天下的谋士形象。

3、壮志未酬的悲凉形象。

4、在唐代的三国诗中,除了对诸葛亮的褒扬、讚美之外,也有个别带有调侃性的诗句。比如,晚唐时期出现的诗作《游嘉州后溪》

中,有一句「只合终身作卧龙,就是作者调侃诸葛亮是条飞不起来的「龙」,一生当中只能「卧」着。不过,这样的作品在唐代的三国诗中非常型裂兄少见。

️诸葛亮在诗中的形象

闻名后世的「隆中对,说明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已经帮刘备。

筹划了三分天下。

的战略巨集图。而这一战略构想也在诸葛亮出源慧山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卓绝的谋略与胆识,逐步达成了这一目标。诸葛亮的这一形象特点在唐代的三国诗中也极为突出。

其中的代表作品,如唐代诗人武少仪的《诸葛丞相庙》中,就以「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一句,高度简练的卜袭总结概述了诸葛亮的谋略、智略及其功绩。

诸葛亮在 前出师表 中自述躬耕于南阳 正史 三国志 记载了诸葛亮上疏后主的 前出师表 在此文中,诸葛亮表述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一段话出自诸葛亮给后主的奏章中,可称为第一手材料...

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听说陇上麦熟,诸葛亮就想去收麦子,但又怕司马懿途中截击他们,就想出了装神弄鬼的办法。诸葛亮让马岱 魏延 姜维都扮作自己,各坐四轮车上,每车24名军士守护,于四方埋伏。又令众军士扮作鬼神之状,使关兴结束 古意为将头髮扎起来 扮作天蓬摸样手执七星皁旙,魏兵见之,急稟司马懿,...

在诸葛亮所处朝代时,南阳和襄阳是属于同一地区,后来才又分为南阳和襄阳,所以应该都算。如果从后面分开后来看,他家在襄阳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181年7月23日 234年8月28日 字孔明,号卧龙 也作伏龙 汉族,琅琊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人,蜀汉丞相,三国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