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热潮下,企业如何选对云服务伙伴?
2025开年以来热度居高不下的DeepSeek,不仅掀起了一场全民AI使用热潮,更是为千行万业的智能化按下了加速键。
DeepSeek-R1&V3大模型通过更高的推理效率以及更低的部署成本,大幅降低了行业智能化门槛,让企业以AI提质增效变得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希望能够在云上快速构建AI应用、加快业务转型。
当千行万业从数字化行至数智化的下半场,企业应该如何选择云服务伙伴?这中间又有哪些误区呢?
企业选择云伙伴,“唯价格论”可以休矣
企业在选择云伙伴的时候,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唯价格论”,即只考虑低价,而忽视了后续产生的其他成本。
例如,某城商行采用低价云服务后,因缺乏行业解决方案库,需额外投入60%预算开发合规风控模块,对比采用生态成熟的云平台,定制开发成本可减少80%。IDC的数据显示,金融行业因云生态不完善导致的二次开发成本平均占IT预算的35%。
唯价格论的另一个表现,是过于注重短期,但忽视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稳定性和服务。
这方面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某跨境电商企业为了降低初期采购成本,选择某低价云服务商,但是在促销期间,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引发网络延迟,导致订单流失率达15%,直接损失超千万元。究其原因,是因为其选择的低价云服务在稳定性和峰值承载能力上存在缺陷。该企业后期被迫投入额外预算优化CDN和数据库,导致隐性运维成本达到初始采购价的3倍。
在选择云伙伴的时候,企业过于注重低价,还有一个重大隐患,那就是很容易忽视长期技术创新,进而导致未来额外成本的增加,这在AI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某汽车零部件厂商采用一家中小云厂商的低价方案,三年后发现其AI能力缺失,无法接入智能质检系统,错失了30%良品率的提升空间。如果该厂商当初选择具备AI原生能力的云服务,设备改造和算法开发成本可以降低60%。这验证了Gartner报告的观点:“云服务的TCO(总拥有成本)需包含未来3-5年的技术适配成本。”
诚然,️云服务与企业所采购的常规设备或者方案有着本质不同,因其涉及企业核心数据、业务架构和技术生态,迁移成本高昂且风险巨大。尤其是在数智化的下半场,企业的痛点已经从“是否上云”转向“如何用好云”、“如何在云上智变”,这时候选择云服务伙伴,就像是在数智化的战场上选择生死与共的战友,是战略投资,底层逻辑应从“买到什么”转向“能一起创造什么”,显然不能仅为了低价,而忽视了整体和长远考量。
打个比方,️单纯以“低价”作为云服务选择的指挥棒,无异于在马拉松竞速中仅计算运动鞋的采购成本,却忽略耐力补给、路线规划与协作生态的重要性。低价策略短期看似是降本增效的捷径,却可能将企业拖入性能受限、技术孤岛、安全失控的暗礁区。
️在数智化的下半场,企业选择云伙伴,最需要的是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的云战友怎么选?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长期主义”的云服务战友应该怎么选?有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借鉴呢?
笔者认为,至少有三条标准:️理想的云服务战友,应该是站在未来做技术,站在客户做服务,站在价值做生态。
️站在未来做技术,是理想的云服务厂商必须要具备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跟上未来技术的瞬息万变,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华为云就是这样,其在AI领域持续创新,构建了基于芯片的软硬件全栈技术体系。例如,在大模型上,华为云早在2025年就推出盘古大模型,而且不断升级,目前已经进化到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的5.0时代。又如,华为云的昇腾AI云服务在算力性能、架构与开发支持、工具链、资源调度、安全保障等技术层面表现卓越,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 AI 开发与应用环境。
正如华为云CTO张宇昕所说,华为云的技术创新是基于华为公司30多年的技术积累,打破单点架构,通过全局、更高的“系统”视角,将软硬件系统垂直整合优化,实现的是基础技术的创新,是面向长远的、长期的、面向客户场景的技术创新。
️站在客户做服务,是云服务厂商应该拥有出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满足企业的关键应用上云,而且在企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进行保驾护航。
华为云在这方面更是可圈可点。以安全为例,华为云的安全观在业界非常独特,其脱胎于华为30多年的安全业务实践,是全栈云原生安全体系,可以提供20+自主研发的云安全服务和200+伙伴安全服务,涵盖云工作负载保护、应用服务保护、数据资产保护、安全态势管理以及合规上云等方面,无论是网络安全、主机安全还是应用安全,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华为云还有专业的安全团队,7✖️24小时进行安全保障。
️而且,理想的云服务厂商要聚合业界最优秀的伙伴,共建联合解决方案,️站在价值做生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千行万业客户的数智化转型需求。正如信通院在白皮书中所说,“AI+场景的深度融合依赖云生态的开放性。”
在最近华为2024年年报致辞中,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将生态放到了公司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持续建设黑土地,生态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开发者。” 她特别提到了华为云的生态建设:“华为云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智能技术栈和开发者平台的应用感知,持续做厚百花园的黑土地,唯有一方黑土地,方得满园扑鼻香。”
的确,华为云与生态伙伴携手,打造了一个开放、繁荣的生态体系,据统计,华为云生态已经聚集了全球超过780万的开发者和4.5万多家的合作伙伴,超过100家合作伙伴与华为云联合构建了行业解决方案,云商店聚集了超过了7000家的卓越合作伙伴,有超过1.2万件的商品,精准对接数智需求。
云服务厂商站在价值做生态的底层逻辑,是要与生态伙伴一起,直击客户痛点,为客户创造价值。例如,在4月11日的华为云生态大会2025产品技术发布会上,华为公有云运营部部长刘杰发布的华为云Flexus企业大模型应用解决方案,就是直击中小企业AI落地中“AI应用平台部署难、AI应用融合业务开发难、大模型调优难”三大核心痛点,助力企业跨越技术鸿沟,实现业务增长。华为云Flexus企业大模型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全栈云服务协同优化,确保实现高可靠的推理服务。该方案以昇腾AI算力为底座,整合数据库、安全、容器等多个云服务协同,形成整体的架构优势,确保大模型的推理性能,实现接入安全。
可以说,️在数智化的下半场,企业选择云服务商,本质上是选择综合能力和长期价值。像华为云这样的厂商,才是助力企业穿越产业周期、把握创新周期的云伙伴,才是数智化时代值得托付和信赖的云战友。
后记:云服务选择已进入“价值锚定”时代
总而言之,DeepSeek的火爆,如同催化剂,正在催化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蜕变。在这样的数智化下半场,企业选择云服务伙伴,最需要的是长期主义,要选择能带来长期价值的伙伴、战友,而不是低价、短期的供应商。
换句话说,️企业在云服务伙伴选择上,应该从“价格锚定”转向“价值锚定”。就像IDC报告所说,“选择云伙伴的本质,是选择未来十年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基因。”
具体而言,️笔者建议企业在选择云服务伙伴的时候,采用5+3+2的价值决策模型:
50%的权重给技术与业务适配性,例如针对AI能力要评估AI原生能力、行业解决方案成熟度,尤其是面向未来持续演进和创新的能力;
30%权重给全周期服务,包括SLA保障、容灾备份体系等安全、可靠性的服务保障。
20%权重给价格竞争力,在价格上也不是仅看短期,而是要看总体拥有成本。
站在这个维度来看华为云生态大会2025,就知道企业们加速拥抱AI时代的黄金时刻来了。大会上,华为云面向伙伴和客户发布了全新升级的昇腾AI云服务、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数字内容生产线MetaStudio、云原生安全体系、数据治理生产线DataArts、GaussDB数据库等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都是助力企业锚定智能化的未来。
华为云在全栈AI技术上持续投入,针对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面临的多方面难题,提供Flexus云服务、ModelArts Studio大模型即服务平台等诸多明星产品,以及100+行业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数智化跃迁,释放新质生产力。
华为云,就是企业在数智化的下半场最适合的那个云服务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