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无限追求的快乐,勿成科学界的迷途羔羊

2025-04-2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近期,已绝版多年的《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再度出版,这是一部由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 编纂的,收录近百位世界顶尖科学家畅谈学术人生的文集,其中包括30位诺贝尔奖、6位菲尔兹奖以及23位沃尔夫奖得主(全部作者名录附于文后)。他们讲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倾吐对科学、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也向年轻一代道出了殷切的期盼。下文选自印度化学家拉奥的自述。

️撰文 | 拉奥(印度尼赫鲁高等科学研究中心)

我很庆幸自己有热爱学问的双亲,学习和研究对于他们是极其高尚而重要的事情。我高中时还遇到了几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上中学期间,我特别喜欢观看那些“神奇的”实验,喜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色彩、气味和反应结果。同时,我还结识了印度科学院的一些科学家,对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充满敬畏。我很快迷上了这种“真正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尚未认识的新物质、新现象。我想,这样的工作一定是件令人神往的事情。我也听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事迹,被他们的卓越才智和传奇故事所感动,特别是上高中时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伟大的拉曼(C.V.Raman)相逢,极大地改变了我的人生。11岁那年,拉曼带着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参观了他的实验室。拉曼的睿智和他探求自然的提问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受此激励,上大学时我便立下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志向。然而,我所在的学院实在条件有限、机会难觅,不过仍有一位老师向我展示了他发表过的硕士学位论文。他还鼓励我,在得到学士学位后应当继续到大学读硕士,因为在硕士阶段,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班加罗尔获学士学位才17岁,在当时也算是件稀罕事。满怀着做一名科学家的梦想,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进一步深造。很幸运,我在贝拿勒斯申请到的研究生课程有一套非常好的研究计划,导师也很支持我的研究。在硕士研究的基础上,我撰写并发表了一两篇论文,后来还在《科学》杂志上独立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这期间,鲍林(L.Pauling)的一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化学的看法,并激起了我对该领域一些基本而重要问题的研究兴趣。抱着那样的想法,我于1954年进入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此除跟随自己的导师之外,还跟随另外几名导师从事其他研究。宽松的环境使我发表了数篇研究报告和论文,我也为自己小小的成功所激励,更加坚定了献身科学的信心。几位老师都尽可能地给我提供方便和支持,诺贝尔奖得主布朗(H.C.Brown)教授还特别鼓励我公开业余研究的结果。他真是一位终生献身研究的科学家,93岁高龄时仍在发表论文。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几位给我以激励和鞭策并被我视作行动楷模的“伟大灵魂”,我衷心感谢他们。固体物理学界老前辈、剑桥大学的莫特(N.Mott)便是其中之一。莫特勤于探索,硕果累累,一直工作到去世时的91岁高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学家法拉第是我童年时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我从事科学的重要精神力量。他一生独立发表论文450篇,却丝毫不为权力地位所动。如果他生活在20世纪的话,至少应当获五次诺贝尔奖。法拉第曾言,科学只是“研究、发现和发表”,从事研究要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还应制定恰当的实施计划,科学探索便是从研究到发表的过程。

多年以来,从事研究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方式。科学为我提供了追求卓越的广阔空间。它使我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激情,并丰富着生命的意义。析天地之理、判造化之机,这是我献身科学、成就自我的唯一目标和追求。一直以来,不论身居何处、做何研究,探索自然奥秘始终是我生命的主旋律。作出新发现时那种宛若从雪山极巅风驰电掣般一掠而下的刺激感,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明了个中滋味。

我从学生那里也收获颇多,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新探索的起始点。例如,为了回答“构成一块金属需要多少个原子”,我花了数年时间做实验才给出了答案。与年轻人一起工作是件美妙的事情,它常常令我忘记年龄,思如泉涌。

回想起来,父母的鼓励、老师的建议,以及与一些科学家的不期而遇,使我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年少时有机会追随著名科学家求学深造,激发了我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无限热情。年轻时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早早便开始发表论文的经历,有效地提升了我从事研究的境界和品味。一旦激活了潜在的创造力,发现的热情与才干便会自然萌生,且长盛不衰。那种对论文上印着自己名字的渴望,会激励年轻人全身心地去完成一项又一项研究。

aspcms.cn

据我所知,不少在商业、金融和产业界取得骄人成绩者,似乎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快乐。他们往往承受着某些难言欲望的折磨,那感觉只有少数误入迷途的科学家或后来从政、经商的科学家才会有。科学界的这些“迷途羔羊”们常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在貌似强大傲慢的面具下,隐藏着的是远离科学研究前沿之后的浅薄与空虚。就此而言,我庆幸自己始终能与科学相伴,做我想做的事情,享受研究的乐趣。诚所谓,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科学的奇妙之处还在于它是一项追求无止境的事业,种种的机会等待着我们去把握,科学高峰的无限风光只有在攀登途中才能真正体会与欣赏。在我看来,科学研究是一个聚沙成塔、汇涓成河的积累过程。一粒小小的花粉融入胚珠发育为橡子,橡子长成葱葱橡树,棵棵橡树发展为无际的森林,于是我们眼前呈现出一片片崭新的天地。世界之大、变化之奇,蕴藏着几多的奥秘有待探索。许多科学家的一生或许就用在了追寻微小花粉颗粒的过程中。那些能够分享橡子如何成树成林之缘由和知识者,无疑是最快乐的人。探明缘由颇为不易,而机会更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最大的快乐来自寻找“花粉踪迹”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能与年轻人一道追寻。

️作者简介

️拉奥(Chintamani N. R. Rao):印度化学家,主要从事固态与结构化学研究。他取得的荣誉有埃尼奖、萨拉姆奖章、休斯奖章等。

本文经授权选自《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20周年纪念版)》,原题为《无限追求的快乐》。

(2025年1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收录近百名国际杰出科学家自述,作者名录如下:

萨拉姆(Abdus Salam)

巴基斯坦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不仅是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在基本粒子和量子场论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是受人尊敬的科学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和教育。

阿克里沃斯(Andreas Acrivos)

美国流体力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讲席教授,列维奇研究所主任,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等荣誉。

阿德勒(Stephen L. Adler)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量子场论中ABJ反常(Adler-Bell-Jackiw anomaly)的发现者之一,曾获得狄拉克奖、樱井奖等荣誉。

阿洛蒂(Francis K. A. Allotey)

加纳数学物理学家。他是加纳最早的数学博士之一,也是加纳首位数学教授。他还是非洲科学院的创始院士之一。

奥尔特曼(Sidney Altman)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

阿蒂亚(Michael F. Atiyah)

英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阿贝尔奖获得者。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对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定理和概念有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阿蒂亚-鲍特不动点定理、阿蒂亚-希策布鲁赫谱序列等。

巴伦布拉特(Grigory I. Barenblatt)

俄罗斯流体力学家。曾任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他是欧洲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贝里(Michael Berry)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奖获得者,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以其名字命名的物理学概念有贝里相位、贝里联络、贝里曲率等。

布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从事激光光谱学、非线性光学方向的研究,其工作对认识物质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

邦奇内利(Edoardo Boncinelli)

意大利遗传学家、物理学家。他与合作者共同发现了一类被称为“同源基因”的基因。他是欧洲科学院院士。

布拉德肖(Peter Bradshaw)

英国流体力学家、航空工程师,曾任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士,曾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学会颁发的流体动力学奖。

布雷赞(Édouard Brézin)

法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奖获得者。他是法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布罗姆利(D. Allan Bromley)

美国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

卡勒松(Lennart A. E. Carleson)

瑞典数学家,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阿贝尔奖获得者。他在调和分析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卡勒松测度、卡勒松定理、卡勒松-雅各布斯定理等以其名字命名。

科恩-塔诺季(Claude Cohen-Tannoudji)

法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法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克罗宁(James W. Cronin)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实验粒子物理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克鲁岑(Paul J. Crutzen)

荷兰气象学家、大气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大气化学,特别是臭氧的形成与分解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达斯古普塔(Partha Dasgupta)

英国印度裔经济学家,剑桥大学荣休教授。其研究领域包括:福利与发展经济学,技术变革经济学,人口、环境和资源经济学,社会资本,博弈论以及生态经济学。他是欧洲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德迪韦(Christian de Duve)

比利时细胞学家、生物化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在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发现了两种细胞器——过氧化物酶体和溶酶体。他是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院、比利时皇家医学院、法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德热纳(Pierre-Gilles de Gennes)

法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液晶和高分子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软物质物理的开创者。他是法国科学院、荷兰艺术与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德雷斯尔豪斯(Mildred S. Dresselhaus)

美国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曾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她因在石墨、石墨插层化合物、富勒烯、碳纳米管及低维热电材料领域的杰出研究工作而闻名,被称作“碳科学女王”。她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费米奖、卡夫利奖、范内瓦·布什奖等。

戴森(Freeman J. Dyson)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他研究兴趣广泛,在量子场论、天体物理学、随机矩阵、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凝聚态物理学、核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海涅曼数学物理奖、洛伦兹奖章、普朗克奖章、费米奖、庞加莱奖等。

爱德华兹(Sam Edwards)

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奖获得者。在流体力学、高分子科学、表面物理和统计力学领域,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麦克斯韦奖、玻尔兹曼奖章、戴维奖章等。

芬恩(John B. Fenn)

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质谱学方面,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

弗里德曼(Daniel Z. Freedman)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研究方向包括量子场论、量子引力和超弦理论。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兹堡(Vitaly L. Ginzburg)

俄罗斯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超导和超流领域,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列宁奖、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等。

戈德哈贝尔(Maurice Goldhaber)

美国物理学家,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粒子物理领域,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费米奖等。

格林(Michael B. Green)

英国物理学家,弦理论开创者之一,狄拉克奖获得者。2009年,他接替斯蒂芬·霍金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讲席教授。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海涅曼数学物理奖、麦克斯韦奖等。

格林菲尔德(Susan Greenfield)

英国科学家、上议院议员。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上。

格里菲思(Phillip A. Griffiths)

美国数学家,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在几何学,特别是代数几何领域,他做出 了开创性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陈省身奖、斯蒂尔终身成就奖、布劳威尔奖章等。

希策布鲁赫(Friedrich E. P. Hirzebruch)

德国数学家,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在拓扑学、复流形和代数几何领域,他做出 了开创性贡献,被认为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他取得的其他荣誉 还有康托尔奖章、爱因斯坦奖章等。

霍普菲尔德(John J. Hopfield)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提出了著名的“霍普菲尔德神经网 络”,对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产生重要影响。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狄拉克 奖、玻尔兹曼奖章、富兰克林奖章、巴克利奖等。

亨特(Julian C. R. Hunt)

英国气象学家。他是英国皇家学院院士,曾任英国气象局局长。

约瑟夫(Daniel D. Joseph)

美国机械工程师,因在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而闻名。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

卡达诺夫(Leo P. Kadanoff)

美国物理学家,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统计物理、混沌理论和凝聚态物理领域,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牛顿奖章、洛伦兹奖章、拉斯·昂萨格奖等。

卡斯图里兰甘(Krishnaswamy Kasturirangan)

印度空间科学家。他曾任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任以及印度多所大学的校长。他还曾是印度议会上院成员以及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现已撤销)成员。

凯利斯-博罗克(Vladimir I. Keilis-Borok)

俄罗斯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奥地利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院士或外籍院士。

凯勒(Joseph B. Keller)

美国数学家,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在电磁波、声波的传播,以及流体力学、固体力学、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冯·诺依曼奖、内默斯数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等。另外,他还两次荣获“搞笑诺贝尔奖”。

哈拉特尼科夫(Isaak M. Khalatnikov)

俄罗斯理论物理学家。他在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以及量子液体理论等多个理论物理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荣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洪堡奖等。

科恩(Walter Kohn)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理论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提出和发展了密度泛函理论,这成为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以及化学物理领域的重要工具。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巴克利奖等。

兰(Serge Lang)

美国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布尔巴基学派小组成员。他因在数论方面的工作以及所撰写的数学教材而闻名。他曾荣获科尔奖、斯蒂尔数学阐述奖等。

拉克斯(Peter D. Lax)

美国数学家,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阿贝尔奖获得者。他在可积系统、流体力学、孤子物理、双曲守恒律以及科学计算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冯·诺依曼奖等。

莱博维茨(Joel L. Lebowitz)

美国数学物理学家,狄拉克奖获得者。他在统计物理、统计力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玻尔兹曼奖章、庞加莱奖、普朗克奖章、海涅曼数学物理奖等。

莱德曼(Leon M. Lederman)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粒子物理,特别是中微子、夸克和轻子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范内瓦・布什奖等。

莱格特(Anthony J. Leggett)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理论物理,特别是超流、量子力学基础检验等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狄拉克奖、麦克斯韦奖等。

莱恩(Jean-Marie P. Lehn)

法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合成化学、超分子化学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戴维奖、CNRS金奖等。

勒韦・森格斯(Johanna M. H. Levelt Sengers)

荷兰物理学家,因在流体临界状态方面的贡献而著称。她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莱文(Simon A. Levin)

美国生态学家,专长于运用数学建模和实证研究来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宏观模式。他取得的荣誉有京都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泰勒环境成就奖等。

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

日裔美国物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气候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气候变化的量化分析及预测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克拉福德奖、沃尔沃环境奖等。

芒德布罗(Benoit B. Mandelbrot)

波兰出生的法裔美国数学家、博学家,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被认为是“分形几何之父”。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富兰克林奖章、哈维奖等。

梅农(Mambillikalathil G. K. Menon)

印度物理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在40多年里,他在印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莫法特(Keith Moffatt)

英国数学家。在流体力学,特别是磁流体动力学和湍流理论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荣誉有休斯奖章、高级怀特海奖等。

莫申斯基(Marcos Moshinsky)

出生于乌克兰的犹太裔墨西哥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的荣誉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科学与技术研究奖等。

芒福德(David B. Mumford)

美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在代数几何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邵逸夫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斯蒂尔数学阐述奖等。

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

日裔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理论物理、粒子物理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狄拉克奖、普朗克奖章、海涅曼数学物理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富兰克林奖章等。

纳拉辛哈(Roddam Narasimha)

印度航空航天科学家和流体动力学家。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纳尔利卡尔(Jayant V. Narlikar)

印度天体物理学家。他与弗雷德·霍伊尔共同发展了被称作“霍伊尔-纳尔利卡尔理论”的共形引力理论。

诺维科夫(Sergey P. Novikov)

俄罗斯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在代数拓扑和孤子理论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列宁奖、罗巴切夫斯基奖、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等。

纳斯(Paul M. Nurse)

英国遗传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与合作者共同发现了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对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机制。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拉斯克奖、科普利奖、爱因斯坦科学奖等。

奥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关于氦-3超流性的工作。他还获得了巴克利奖等荣誉。

帕利(Jacob Palis)

巴西数学家,专长于动力系统和微分方程。在理论物理、粒子物理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荣誉有巴尔赞奖、萨拉姆奖章等。

珀尔(Martin L. Perl)

美国化学工程师、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粒子物理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发现了个子。

菲利普斯(William D. Phillips)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

波利亚科夫(Alexander M. Polyakov)

俄罗斯物理学家,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在量子场论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狄拉克奖、普朗克奖章、海涅曼数学物理奖、洛伦兹奖章、拉斯·昂萨格奖、哈维奖、克莱因奖等。

奎因(Helen R. Quinn)

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狄拉克奖获得者。在物理学方面,她和合作者提出了佩切伊-奎因理论;在教育方面,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她领导制定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交叉概念和核心思想》。她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富兰克林奖章、哈维奖、克莱因奖等。

拉奥(Chintamani N. R. Rao)

印度化学家,主要从事固态与结构化学研究。他取得的荣誉有埃尼奖、萨拉姆奖章、休斯奖章等。

里斯(Martin Rees)

英国宇宙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高能天体物理学、星系结构形成以及宇宙学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克拉福德奖、科普利奖、格鲁伯宇宙学奖、牛顿奖章、法拉第奖、巴尔赞奖等。

雷杰(Tullio E. Regge)

意大利物理学家,因提出雷杰极点而闻名。他取得的荣誉有海涅曼数学物理奖、爱因斯坦奖章等。

鲁宾(Vera C. Rubin)

美国天文学家,因在星系旋转速率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其工作被认为是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他取得的荣誉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布鲁斯奖、迪克森科学奖等。

吕埃勒(David Ruelle)

法国数学物理学家,狄拉克奖获得者。在统计力学、动力系统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玻尔兹曼奖章、庞加莱奖、普朗克奖章、海涅曼数学物理奖等。

萨拉希克(Myriam P. Sarachik)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专长于低温固体物理学,因通过实验确认近藤效应而闻名。

施瓦茨(John H. Schwarz)

美国物理学家,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他被认为是弦论的开创者之一。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狄拉克奖、海涅曼数学物理奖等。

西奈(Yakov G. Sinai)

俄裔美国数学家,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阿贝尔奖获得者。在动力系统、数学物理和概率论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狄拉克奖、庞加莱奖、玻尔兹曼奖章、拉格朗日奖、斯蒂尔终身成就奖等。

辛格(Maxine F. Singer)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因在破解遗传密码中的贡献以及参与DNA技术相关的伦理和法规辩论而闻名。

斯梅尔(Stephen Smale)

美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在拓扑学、动力系统和数理经济学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维布伦几何奖等。

所罗门(Susan Solomon)

美国大气化学家。她与合作者首次提出了氯氟化碳自由基反应机制,该机制是导致南极臭氧空洞的根本原因。

索洛(Robert M. Solow)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经济增长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提出了著名的索洛模型。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克拉克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总统自由勋章等。

苏达山(E.C. G. Sudarshan)

印度裔美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奖获得者。在理论物理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马约拉纳奖、玻色奖、拉曼奖章等。

特·胡夫特(Gerardus 't Hooft)

荷兰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在规范理论、黑洞、量子引力以及量子力学基础等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海涅曼数学物理奖、斯宾诺莎奖、洛伦兹奖章、富兰克林奖章等。

汤斯(Charles H. Townes)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量子电子学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关于激光和微波激射器的工作。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范内瓦·布什奖等。

崔琦(Daniel C. Tsui)

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而闻名。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富兰克林奖章、巴克利奖等。

瓦默斯(Harold E. Varmus)

美国医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在生命科学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发现了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拉斯克奖、范内瓦·布什奖等。

比库尼亚(Rafael Vicuña)

智利生物化学家,专长于核酸生物化学、微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

冯·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

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而闻名。

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和物理宇宙学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海涅曼数学物理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等。

韦斯曼(Mariana Weissmann)

阿根廷物理学家,专长于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领域的研究。

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理论物理、粒子物理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狄拉克奖、洛伦兹奖章、樱井奖等。

威滕(Edward Witten)

美国物理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在弦论、拓扑量子场论以及数学物理的多个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狄拉克奖、克拉福德奖、海涅曼数学物理奖、庞加莱奖、洛伦兹奖章、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京都奖、沃特曼奖等。

丘成桐(Shing-Tung Yau)

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在微分几何和几何分析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解决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克拉福德奖、邵逸夫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维布伦几何奖等。

约克(James A. Yorke)

美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专长于混沌理论和基因组学的研究。

泽韦尔(Ahmed H. Zewail)

埃及裔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沃尔夫化学奖获得者。在飞秒化学领域,他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飞秒化学之父”。他取得的其他荣誉还有富兰克林奖章、戴维奖、爱因斯坦科学奖、尼罗河大勋章等。

注:本文封面图片来自书籍封面。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