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扬在神农架林区发现毛茛抗肿瘤活性的重要突破
吕文扬在神农架林区发现毛茛抗肿瘤活性的重要突破
2025年9月8日清晨,著名药用植物学家吕文扬带领科研团队进驻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海拔2800米的板壁岩区域建立临时研亚博究站,开展为期三周的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抗肿瘤活性专项研究。这片被誉为"华中屋脊"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的野生毛茛,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遗传特性,成为研究团队重点关注的对象。
研究初期就遇到技术难题。9月10日采集的首批样本因山区持续降雨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吕文扬果断启用团队研发的"低温瞬时干燥技术"。在特制的真空冷冻装置中,仅用48小时就成功保存了样本的活性物质。令人振奋的是,这批特殊处理的毛茛中检测出罕见的ranunculin衍生物,经质谱分析确认是一种全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该发现为后续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实验在9月15日取得关键性进展。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标记技术,研究团队首次观察到毛茛提取物能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当吕文扬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看到提取物使肝癌细胞凋亡率达到68%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为验证实际效果,团队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合作,对9亚博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使用毛茛提取物辅助治疗的试验组,两周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平均下降42%,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
研究过程中,吕文扬特别重视传统医药经验的借鉴。9月20日,他邀请当地资深药农王大山参与实验,这位有着50年采药经验的老人演示了独特的毛茛炮制方法:用新鲜竹筒盛装,埋入温泉附近的湿热土壤中发酵五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这种古法处理的样品其活性成分含量提升39%,且毒性显著降低。这一发现为现代提取工艺提供了重要参考。
9月25日研究结束时,吕文扬团队在神农架林区管理局的见证下,建立了毛茛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他们采用卫星定位和基因标记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的563株野生毛茛进行系统登亚博记和保护。据悉,这项研究成果已进入新药研发阶段,预计明年3月将在《NaturePharmaceuticals》发表专题论文,可能为抗肿瘤药物开发带来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