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人形机器人加速走进现实

2025-04-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人形机器人距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从走上春晚舞台扭秧歌,到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迎宾接待、写诗作画,再到马拉松赛场上奔跑竞技,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各个舞台频频亮相走红。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机半马”比赛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21公里的赛道,吸引了20支人形机器人队伍参赛。在全网围观刷屏的同时,参赛“选手”们在现实场景中的表现,更是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以往人形机器人多在实验室等封闭环境定点测试,而此次马拉松赛是对人形机器人综合场景适应能力的系统性检验。”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

从比赛结果来看,机器人距离实现像人一样自主快速移动、很好地感知实际环境,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需要在软件和硬件层面继续“进化”。

开源证券分析指出,此次赛事暴露出的短板,比如关节过热导致性能衰减、动平衡能力不足、电池续航较短等问题,为后续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典型应用形态之一,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包括具身智能在内的未来产业。

当前,多地正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布局。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北京、浙江、广东等多个省市已出台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相关发展规划;有超过20个城市明确提出发展具身智能;有10余个地方政府已建立和筹备建立产业基金。

去年5月和10月,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落地。

在深圳,机器人上市企业已达到34家,其中7家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

不止在“实验室”,我国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正走进“工厂车间”,在制造场景加快落地。今年3月,东风柳汽宣布采购部署20台人形机器人,计划上半年完成交付,首次批量进入车厂,辅助汽车生产线装备作业、助力智能分拣搬运。

来自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研发和生产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全球100家确认涉足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上市公司中,中国企业的占比为56%。

未来,在技术的持续突破、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以及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相信人形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将从憧憬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责编:王震、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