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手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服务终止确认,一个时代的记忆落幕
曾经引领潮流的它,终究没能熬过最后的倒计时。
4月14日,LG电子香港官网发布了一条看似普通的客户通知,却成为压在“LG手机”历史长河中的最后一块石碑——所有移动设备的软件服务将在2025年6月30日彻底终止。
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这一次,连软件更新也将随风而去。
或许有人已经忘了LG做过手机,更别提它曾站在潮头之上。可在功能机与智能机交替的那几年,LG是站在第一排的先锋军,用创新一点点撬动行业边界。
只是,时代不等人,技术的先锋未必是胜者,LG手机最终还是没能在这个巨头林立、生态为王的时代站稳脚跟。
我们可以不怀旧,但必须承认,LG的手机业务确实为行业留下了很多值得回望的章节。
️从前卫走到前列,LG曾是“设计天花板”
在那个滑盖、翻盖满天飞的年代,LG不是最卖座的,但绝对是最有想法的。你或许还记得那个叫“巧克力”的手机——全黑机身配红色触控按键,美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部LG Chocolate系列全球卖了500多万台,不靠配置堆料,只凭设计打动人。
更早的LG Prada手机,甚至比iPhone还早几个月亮相,是全球首款采用电容式触控屏的手机。那一年是2006年,谁都没想到这个看上去“高级又冷门”的设计,会在几年后成为行业标配。
而在手机摄影还未兴起时,LG Viewty就已搭载了500万像素施耐德镜头和氙气闪光灯,并支持120fps慢动作拍摄。再后来,800万像素加上GPS定位的Renoir,更是一台“准相机”。
这些设计和功能,即便放在今天看,也有一种“敢为人先”的气质。LG不是不懂产品,它是懂得太早了。
️转型智能机,它冲得太猛,回头却太慢
进入安卓时代,LG没落后——它是最早布局安卓阵营的厂商之一。2011年就发布全球首款双核手机Optimus 2X,还联合NVIDIA把手机芯片性能推上了新高度。
G系列问世后,更是一路硬刚:G2将电源键和音量键放在机身背部,提升屏占比的同时解锁了全新交互方式;G3首发2K屏、G4主打专业相机体验、G5押注模块化设计,几乎每一代都有“不同于友商”的亮点。
问题在于,这些差异化设计虽然令人眼前一亮,却没能带来持续的用户粘性。
模块化配件贵且生态薄弱,软件更新缓慢、系统体验不稳定等问题频频劝退用户。
你可以想象,花了大几千买个LG旗舰,却要忍受慢半拍的安卓升级和不兼容的应用,那时候的国产机已经崛起,小米、华为、OPPO各自卷得飞起,用户自然不会为“理念”买单。
LG拼了命去创新,却忘了站在用户的角度看看这些“新”有没有“用”。
️失败不是一瞬间发生的,而是长期失衡的积累
LG手机的退场,不是一次爆雷的结局,而是多年来“硬件有想法、软件掉链子”的慢性衰败。它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系统体验,哪怕在硬件方面一度领先,也因为系统卡顿、UI老旧、更新不及时被消费者抛弃。
当智能手机开始进入“生态战”阶段,LG还在纠结下一款机型该做“翻盖双屏”还是“Hi-Fi音质”,却忘了问一句: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它的创新不是没有意义,而是太个人主义了,未能构建起品牌和用户之间真正的连接。
2025年,LG正式宣布退出手机业务,曾经全球前五的手机厂商就此陨落。如今,连最后的软件更新也将彻底停服,LG手机正式成为“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