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大会上,普陀为何密集发布数据解决方案?

2025-04-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前不久的海纳大会上,普陀区发布了一系列数据解决方案。大到面向全球的城市智能引擎开放研究计划,小到海纳小镇数字创新社区;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七市一区”跨区域数据合作机制,到跨行业跨领域企业间的数据集共享……这些集中亮相的重要数据成果,可以说,触及了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流通共享的方方面面。

“数据要素的价值,在于它如何被使用。”数据解决方案密集发布的背后,其实是普陀区以海纳小镇为核心载体,构筑活力、包容、共创的数创生态的决心。

数据要素释放乘数效应

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与共享,是普陀区释放数字经济潜力的关键。海纳大会上,多家普陀企业集中发布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核心数据集。这些由企业长年累月积淀而成的海量高质量数据,不仅可以为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智能化升级以及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从长远来看,更是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到数据驱动的创新实践中,提升区域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以收钱吧发布的支付领域数据集为例。作为国内领先的支付服务提供商,收钱吧拥有海量的线下支付交易记录,包含丰富的支付方式、交易金额、时间地点、用户消费频次等多维度数据,可以帮助支付机构和商户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从而优化支付服务和营销策略。

有“接地气”,亦有“高大上”。今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次发布的数据集亦涵盖了这一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方向。普陀数源研究院在与多家机器人研发机构及企业合作过程中,参与收集了大量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的操作数据、传感器数据以及与人类交互的数据,并基于此发布了人形机器人高质量数据集,可助力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应用能力。

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王高俊则展示了其在危险化学品(危化品)安全管理领域的技术突破:“我们基于拉曼光谱技术自主研发了危化品快速识别系统,可在180秒内解码多达10万级的光谱数据,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决策支撑。”这一数据集结合“数字神经中枢”系统,未来可向更多公共领域应用场景开放授权运营。

打造全国首个

“政产学研用”数创生态社区

展开全文

当前,如何深化数据要素在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是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的重要路径。普陀区聚焦数字经济全链条服务,携手人民网联合打造“828数据港”平台,构建“数据要素流通+产业生态赋能+政企协同创新”的新型服务模式。

人民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秀梅表示,平台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数据要素流通与赋能、数字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等模块,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与可信流通,并在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开放共享。

“未来,我们将发挥数据港的开放服务能力,扩大海纳小镇的合作范围,营造服务全球数字创新者的开放共享创新环境。”区数据局副局长尹欣介绍称,专家学者助力企业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提供创新应用场景,“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不断推进海纳小镇技术成果向实体经济转化,夯实数实融合发展底座。

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告诉记者,海纳数字创新社区建设的目标,是要在海纳小镇打造全国首个“政产学研用”协同的数字创新生态社区。“社区的核心是汇聚政产学研资源,以数据驱动场景创新。”盛雪锋表示,这种开放共享的生态,不仅能加速技术落地,还将定向培养数据治理、人工智能等复合型人才。

为世界书写中国方案

普陀区的发展展望不止于本地。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数据合作机制,七市一区正推动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要素资源流通共享。

尹欣表示:“我们紧密围绕沪宁产业创新带产业布局,加快数据领域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和复制,并发挥上海资源优势、加快价值转化。”这一机制通过共建可信数据空间、人才联合培养等举措,强化区域协同,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数字动能。

全球视野也是海纳小镇的重要标签。“我们聚焦城市交通拥堵和热岛效应两大难题,依托算力和数据资源,吸引全球研究者共同探索解决方案。”海纳工程院薛贵荣透露,海纳工程院正与联合国机构合作,将中国的人工智能城市治理方案推向世界,“针对热岛效应的研究成果将在5月罗马GEO年会上展示。”

此次海纳大会上,海纳工程院发布了“城市智能引擎开放研究计划”。通过非营利组织的灵活机制,海纳工程院正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打破传统商业谈判的束缚,直击城市治理痛点。

以活力吸引创新要素、以包容汇聚多元力量、以共创激活协同价值,海纳小镇正以其特有的数字创新生态,成长为驱动长三角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所言:“海纳小镇正是为全球城市数字化转型做探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