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影像高峰,vivo 如何再次定义?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度重构关键时期,vivo正以“蓝科技”为矛,以“自立自强”为盾,持续突破行业天花板,拓宽用户体验边界。
作者|Cindy
编辑|杨 铭
全球关税大战引发的科技产业震荡中,智能手机行业受影响尤为显著——苹果紧急包机运输iPhone案例,就折射出产业链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展现出令人瞩目的韧性。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3%,显著高于全球1.5%的增速。
️反差背后,印证着中国科技企业“危中寻机,唯创新者胜”的战略智慧与创新实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这离不开年初落地的国补政策,更得益于中国品牌的长期创新坚持——比如vivo,就在芯片、影像、设计、系统等关键领域十年磨一剑,并推出了“蓝科技”技术品牌。最终,vivo连续四年稳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成为“创新者胜”典型样本。
固本谋远,求精图强,立势破局。2025年,全球科技加剧竞争背景下,持续强化“自立自强”战略的中国科技,进入快速发展关键一年。对所有中国科技企业而言,都需要彰显更多实力和智慧。
4月21日,vivo 正式发布高端旗舰系列X200 Ultra和X200s。其中X200 Ultra主打“专业V单”影像标签,拍照/视频双影像能力全面超越苹果,X200s则凭借产品设计与生态互通成为“最强苹替”。
这家以“本分”立企的科技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新赛道上,如何以创新为引擎,以质量为基石,向更高价值领域迈进,激活消费新蓝海?
01
️破局:vivo x200 Ultra再攀全球移动影像高度
70多年前,法国新浪潮大师让·吕克·戈达尔提出:“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生活,便是真正的电影”。同一时期,意大利导演桑蒂斯也动情地写道:“相信总有一天,将创造出一种最美丽的新电影,追随每个人回家的脚步。”
️两位大师愿景,在智能手机时代成为现实——移动影像的普及,催生短视频、直播、短剧等新内容形态,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成为生活的导演。
时至今日,移动影像依然是手机厂商争夺高端市场的核心战场。其中,vivo凭借长期深耕蓝图影像,集自研传感器技术、自研算法、自研影像芯片于一体,成为移动影像赛道的全球创新引领者。
人类对影像的追求,永无止境。移动影像不断跃迁同时,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需求多元化,中国相机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根据日本相机与影像产品协会(CIPA)数据,2023、2024年中国相机市场连续两年增长超25%,其中微单在2024年增长达33%。
然而,一套专业摄影装备通常需花费至少10万元,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用智能手机满足用户高质量、专业级的影像需求,无疑是最优解——成本、便携、普及、多用途等角度考量都是如此。
现实问题是,尽管此前已有厂商提出“全主摄”概念,但实际表现仍存在明显差距。除主摄能达到相机水准外,副摄因软硬件配置不足,成像质量普遍大幅下滑,导致旗舰机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专业级影像需求。
️这正是vivo完全按照专业相机思路,设计“年度最强影像Ultra级产品”vivo X200 Ultra的初衷:通过全焦段全主摄的技术革新,去终结手机影像行业的偏科现象。
“团队针对用户需求,从镜头设计、画质提升、专业创作流三大维度,对X200 Ultra影像进行了全面重构。”vivo影像产品高级总监李卓就此表示。
为此,vivo在X200 Ultra上推出了蔡司三大定焦大师镜头——14mm蔡司超广角镜头、35mm蔡司人文纪实镜头和85mm蔡司APO超级长焦镜头II。三个焦段的定焦镜头组合,基于用户需求深度重构,避免主摄“一枝独秀”、副摄“不堪大用”尴尬局面。
️这三颗镜头均支持CIPA 5.0级别的OIS光学防抖。其中最大突破之一,是将主摄升级至原生35mm“人像人文黄金焦段”。这个焦段因接近人眼视角而备受摄影大师青睐,但在此前,因为机身厚度对主摄镜头物理尺寸和焦距的限制,大多旗舰机退而求其次,采用23mm、24mm的“广角焦段”。
vivo打破限制的思路是,在X200 Ultra上舍弃了噱头大过实用性的一英寸大底,而是基于蓝图×索尼LYT-818传感器创新定制了35mm原生光学镜头,并配合首发的GLC 2.0超低反镀膜技术,将逆光场景反射率控制在0.1%,使拍摄画面没有明显畸变,自然真实。
️和其他Ultra机型不同,vivo这次在超广角上也大幅升级。14mm超广角和主摄采用同一传感器,配合蓝图影像算法矩阵,能在拍摄宏大场景同时捕捉更丰富细节,在夜景也有不俗发挥,解决了传统超广角“不堪大用”的问题。
至于APO长焦镜头,在上一代X100 Pro就已经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也是vivo敢于转头做好、做强14mm和35mm镜头的底气。这一代的85mm长焦镜头进一步扩大了光圈,提升了进光量,无论是长焦微距还是长焦望远都有更好表现。
从实际表现来看,在城市郊外山顶拍摄美女时,夜景复杂光线和色温下,飘在嘴角的每一丝秀发都能被完美呈现,随手一拍就能定格最美瞬间。
这也是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当三颗蔡司定焦大师镜头不再有主副之分,手机影像正从“主摄中心主义”向“全焦段全主摄”跃迁。
不止如此,vivo为此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影像技术方案体系,包括光学重构、双芯影像、视频创作、未来影像等多个维度的“软硬一体化”创新。
比如影像芯片上,首次采用“蓝图影像双芯”架构,搭载了两颗独立的影像芯片——在V3+芯片基础上,再增一颗VS1芯片,使移动影像首次具备“预处理”+“后处理”能力。这种对影像处理链路的系统性重构,让“专业V单”名副其实。
而支持全焦段OIS防抖、全焦段4K 120 10bit Log、全焦段4K 60帧杜比视界、全焦段4K 120fps电影慢动作,以及独家全焦4K延时摄影功能,也让X200 Ultra拍出电影级视频,领先安卓阵营一个身位,并超越了苹果。据悉,X200 Ultra可以为即将发布的vivo Vision录制 60fps的“空间视频”,成为vivo布局MR、家庭机器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
️iPhone作为内容创作者主力拍摄工具的市场地位,由此将面临严峻挑战——因为对创作者而言,全焦段4K高画质视频拍摄将带来全新的操作便利性。这意味着,vivo再次攀登移动影像世界高度的同时,行业或许也会催生一场全民高品质摄影的技术革命,让移动影像走出一条崭新产业新质生产力之路。
02
️立势:用极致用户体验,超越iPhone
vivo X200 Ultra在拍照、视频上比肩甚至领先苹果iPhone,对当下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来说,尤为重要。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曾为新品iPhone通宵达旦排队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今,摆在果粉面前的现实是,iPhone不仅可能涨价,还面临创新乏力、AI功能在中国市场落地迟缓、综合性价比不高等“系统性问题”,品牌吸引力被逐步稀释。
与此同时,多方力量正合力推动“出口转内销”,助力外贸商家开拓国内市场。️多重因素叠加,600美元以上的中国高端手机市场正迎来一个关键转折:国产旗舰替代将进一步加速。
某消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超过60%的iPhone用户表示,将认真考虑选择国产手机作为替代。
转化苹果高端用户,是近年来国产手机厂商共同目标,当下无疑是最佳时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生态是苹果最强的护城河,如何更好地兼容苹果与安卓生态,减少用户从iPhone“跳槽”或双持时的体验断层?
从行业看,此前对iPhone的兼容主要停留在“文件互传”的浅层阶段,距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无缝互联,还有一定距离。
️vivo此次祭出的杀手锏,是用“跨次元”去破壁,构建真正的无缝体验。在X200 Ultra和X200s上,vivo新增了“破壁流转”功能。即通过嵌入式突破苹果设备生态壁垒,实现了三大维度突破:
️一是基础核心功能丝滑接入,包括iPhone电话/短信/通知等信息,同时还支持iPhone位置共享。
️二是数据资产无缝迁移,和iPhone碰一碰互传,LivePhoto、备忘录等苹果独占内容就可以无缝转移,消除用户换机焦虑。
️三是跨设备协同,与Mac互联、AirPods适配等深度整合,手机日程和原子笔记也可同步,构建“非苹果设备的最佳苹果体验”。用vivo X系列产品经理赵娟敏的话说,这是“苹果橘子大统一”。
这种生态无缝互联的背后,正是vivo长期坚持的“以人为本”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追求“极致产品”的“极致体验”,满足“极致需求”。
在行业日益内卷时代,消费者或许难以感知外观设计或重大功能迭代等显性创新,但从创新之初,一切动作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展开,却是vivo的长久奔赴。
“vivo要卷的是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竞争,通过精准的目标用户分类和产品匹配,充分服务好各种使用场景。”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说。
这一理念,在vivo X200 Ultra和X200s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影像方面,除了“双芯、三镜”硬件升级,还带来了胶片Live人像、人文街拍2.0等功能,精准迎合社交媒体时代的创作需求。
对动态照片新玩法,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就表示,Live图效果提升非常明显,而且还支持人像模式、滤镜等等,把Live图玩出了新高度。人文街拍2.0则提供简洁/专业双模式,普通用户可一键拍出经典负片风格,专业创作者也能自定义参数,满足个性化表达。
️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制势而异。这些看似细微却极致打磨的用户体验,让vivo X200系列在影像和视频表现上真正超越iPhone,成为目前当之无愧的“最强苹替”。
03
️谋远:共创共荣,推高新质生产力
影像之外,伴随AI大模型火热出圈,智能手机行业也迎来深刻的AI技术变革。
这是vivo长期坚持投入的战略赛道。早在2017年,vivo就前瞻性地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认为“人工智能是所有技术创新的最底层技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应该保持‘过饱和’投入”。
每年,vivo都会投入20亿-30亿用于大模型研发。截至2024年,vivo在AI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230亿元,且AI研究院研发人员数量也增加至2000多人,是目前公开披露AI投入最高的手机厂商之一。
2023年,vivo成为首个在手机端实现大模型载入的手机厂商。同年11月开发者大会上,“蓝科技”技术品牌正式发布,包含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智能、蓝河操作系统、蓝图影像五个重要方向,️标志着vivo完成从应用创新,到底层技术的全链路研发布局。构成vivo长期发展的技术护城河。
而在“蓝科技”体系深化过程中,AI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归根结底,无论是AI技术研发,还是AI应用,都是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贴心、更主动的应用体验。
从最新动态来看,vivo的AI战略已进入新阶段,未来将重点聚焦AI处理能力提升、产品用户体验优化、NPS指标改善以及用户心智培养四大方向。
这在X200 Ultra和X200s上也有具体体现。AI影像芯片(VS1)、AI虚化算法、AI修图大师、AI天气变装、AI防诈盾牌等基于生成式大模型技术的功能应用,正在加速AI普惠落地。
其中,VS1芯片作为vivo首款前处理大算力AI ISP影像芯片,实现超低延时的内部数据处理通路。让X200 Ultra可以运行更复杂的神经网络算法,让蓝图芯片技术与用户需求的深度融合。
AI防诈盾牌功能尤其值得关注。“AI换脸拟声”、伪基站、骚扰电话等的泛滥,让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魔法”得用魔法打败。vivo创新性地采用“以AI对抗AI”策略,升级推出AI防诈盾牌,利用端侧大模型实时分析通话内容,智能识别电诈风险,为用户信息、财产安全构筑防护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离不开产业链的共创共享共荣。
在vivo内部,不推崇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坚信雁行致远——合作伙伴就是“四个Happy”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即vivo秉持“利他之心,合作共赢”理念,与产业链伙伴共同成长,实现价值共享。
目前,vivo已有近400家合作伙伴,涵盖显示、拍照、电子、结构、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合作超过十年的长期伙伴。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vivo口碑有目共睹。
行业也离不开vivo。无论是与蔡司、联发科联手推动影像、性能不断突破,还是通过“蓝科技”助力国产合作伙伴降低成本,加速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vivo都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协同能力。
vivo对国产供应链的拉动效应,正越来越明显。胡柏山就曾提及,下一代V系列影像芯片和Q系列游戏芯片,都将与国内IC设计公司开展深入合作。
️放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科技自立自强”大趋势下,这既是对本土产业链的共创共荣,更是对“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落地践行。
04
️行业观察:蓝科技正定义未来影像标准
可以说,当X200 Ultra以全焦段全主摄重塑移动影像格局,当X200s在影像、视频、用户生态以及AI体验上,实现对行业标杆的全面超越,vivo不仅完成了移动影像技术的代际跃迁,也标志着未来影像的标准正在被重新定义。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度重构关键时期,vivo正以“蓝科技”为矛,以“自立自强”为盾,持续突破行业天花板,拓宽用户体验边界,其意义已超越单一产品范畴——既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典型范例,也是中国智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集体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