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个小目标”,郴州花钱“上了道”!

2025-04-1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看郴州如何让科研资金“活水长流”

科研资金如何放得开、管得住、用得好?

近年来,市科技局在湖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以监督评估与科研诚信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全流程覆盖、全链条发力、全主体服务的科技监督新路径,成为科研诚信的“试金石”,为科技创新注入“活水”。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湖南省累计投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5亿元,攻克新技术266项,开发新产品182件,取得142项新工艺,形成80项新标准,获得417项有效发明专利,用真金白银撬动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打造了郴州“水立方”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模式、湖南样板、中国方案”。

️制度创新:给科研资金装上 “安全锁”

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我市深化科技监督机制改革,用好改革创新这把“金钥匙”,推动科研资金管理向“放管结合、权责对等”转变,以科技监督这个小切口推动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提升。

院士专家来郴传经送宝。

️01

️优化工作体系

建立科技项目“事前把关、事中督查、事后验收”的“三分离”机制,将监督责任细化到不同部门,形成相互制约、共同监管的闭环,为科技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更为精细精准的指导与服务。

️02

️完善制度体系

出台多个项目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堵住漏洞,筑牢“防火墙”,实现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全覆盖、风险全防控,从制度层面解决科研主体使用科研经费的后顾之忧。2024年,我市对11个违规项目终止执行,追缴资金1955万元,3个主体被纳入科研诚信失信记录。

展开全文

️03

️强化源头治理

用好“查处”关键一招,强化抓早抓小、源头治理。我市对两家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公司依法起诉追责,要求退回资金116.58万元,打响了全省科研失信法律惩戒“第一枪”,综合发挥出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打造了诚信科研的良好生态。

️全链监管:让每一笔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郴州每年可获得省级专项支持资金1亿元。让每一笔资金真正成为示范区建设的“源头活水”,这是我市科技部门肩负的使命与任务。

近年来,我市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在项目立项前严控项目指南编制与申报质量,在项目实施中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督,项目执行期满后严格结题验收,将制度落实到项目监督的每个环节。“刀刀见血”的改革举措,让每一笔科研资金“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

郴江实验室。

️01

️事前严格审查

项目立项前,我市实行信用核查、诚信承诺和技术查新制度,对存在科技计划失信行为且仍处于失信保留期的责任主体实行“一票否决”,让失信者、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从源头避免重复研究,防止资源浪费。

️02

️事中动态监督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市通过实施项目档案制度、定期调度制度、定期评估制度、溯源调查制度等各项制度进行管理,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项目按计划推进。

️03

️事后严格验收

在项目执行期满后,我市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项目分类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终止项目的监督问责和责任倒查,对因主观过错导致项目终止的责任主体进行科研失信行为惩戒处理,收回终止项目结余资金,对不能正常收缴资金的采取法律手段追缴;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认定为容错免责的不予追究责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服务升级:让科研人员 “轻装上阵”

“科研资金监管不是限制创新,而是为了让创新走得更远,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更优、更贴心的服务。”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亮表示,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就是全过程服务,我市将全力推动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型,当好项目单位、创新主体、基层一线的“服务员”。

农夫机电车间。

️01

️开展全员培训

我市组织参加湖南省科技厅科研诚信专题教育宣讲,开展专项管理培训、项目申报培训等活动,增强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打造高素质监督队伍。

️02

️建立联动机制

我市通过建立“一包五联”机制,为企业提供合规咨询、诚信宣讲等上门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难题,为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松绑放权”,确保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一体推进。

️03

️推进精准服务

我市将专家带到科研一线,把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带到项目单位,不断提升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确保经费使用合规,让科研人员专心、安心搞科研,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原动力。

️强化问效:让科研经费物尽其用

要实现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是科技部门的“必答题”。市科技局坚持激励与惩戒并重,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实现“最优回报”。

三一重工车间。

️01

️动态调整经费

我市将监督评估结果作为科研经费动态调整的核心依据,对完成核心技术攻关的科研团队给予滚动支持,对未达预期目标的项目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形成“评估-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02

️严肃追责问责

我市对终止项目开展责任倒查,对数据造假、经费滥用等行为依规追责。2024年,我市对3个终止项目开展调查,其中1个因虚假申报被严肃处理,退回项目资金纳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名单,相关主体3年内禁止参与科技计划项目。

️03

️赋能科技创新

近五年,我市投入示范区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科技成果公共中试基地5个,建设科技创新平台26个,实施示范区“揭榜挂帅”重大科技专项20个和示范区省级专项195个,有效破解了我市成果转化不畅、创新平台不优、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

“科技向善,监督为尺;科研求真,诚信为基。”肖亮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推动科技监督从“被动管控”向“主动赋能”转变,最大程度服务科研需要,为科技创新构建“放管结合、风险可控、活力迸发”的良好生态。

️采访后记

采访中,“规范”与“创新”是高频词。科技干部说得最多的不是“管死”,而是“管好”;科研人员聊得最多的不是“限制”,而是“便利”。这启示我们:科研资金监管不是“紧箍咒”,而是“导航仪”。只有把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服务的柔性引导结合起来,才能让每一分钱都成为创新的“助推器”。

记者:欧阳华

一审:胡艺华

二审:郭 凯

三审: 周喜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