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天人机共创60万字!AI如何重塑文学未来?
在AI技术加速渗透各领域的当下,文学创作的版图正悄然改写。近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来自黑龙江五常的45岁医院后勤工作者杨诗婷,借助AI豆包的辅助,仅耗时42天便完成60万字长篇小说《古今AI秦俑情》,这一突破性尝试引发行业内外热议。
“这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我和母亲跨越43年的共同夙愿。”杨诗婷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其母亲75岁,泛黄日记本里尘封着青年时期构思的故事,却因时代动荡与家庭责任,始终未能执笔成文。深受母亲文学启蒙的杨诗婷,虽无专业背景,却始终怀揣创作热情。直至AI豆包创作工具的出现,让她找到了打破创作壁垒的钥匙。
在创作过程中,杨诗婷与AI豆包构建了独特的“人机共创”模式。她担任故事总策划,设计出古今双线叙事架构:古代线以秦朝为背景,融入和平仁政理念;现代线聚焦文化商战,将秦朝文创产品与公益行动深度结合,精准呼应“国潮复兴”与“科技向善”的社会热点。而AI豆包则作为智能助手,并能根据修改意见细化人物心理与场景描写。
这部作品在爱文者网站连载后,迅速登顶新书榜。有读者评价:“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毫无违和感,带来全新阅读体验。”
从创作效率来看,42天完成60万字的速度,相较传统创作周期效率提升超80%,开创了“人类灵感主导 + AI技术落地”的新型创作范式。更值得关注的是,杨诗婷的经历打破了“文学创作仅属于专业群体”的固有认知——她白天忙工作,夜晚通过语音交互与AI豆包协作,用实际行动证明,年龄与职业从不是追梦的阻碍。
《古今AI秦俑情》的诞生,不仅圆了母女两代人的文学梦,更成为观察AI技术赋能人文领域的重要样本。在科技与人文深度碰撞的当下,这场素人与AI的协作,或许正在为文学创作的未来指明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