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全民疯抢!如今却没人戴,智能手环为何成为边缘产品?

2025-04-1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还记得几年前,大家手上不是小米手环,就是华为手环,价格亲民、功能实用,堪称“国民神器”。

无论是学生、打工人、健身党,甚至爸妈辈都在戴。那时候谁没买过一个智能手环?

可你发现没有,现在身边戴手环的人越来越少了,连新品发布都几乎没啥水花。

为什么这么香的东西,会突然“消失”在大众视野里?

我认真总结了几个原因,说不定你也会点头同意????

一、手机、手表双夹击,手环“没位置”了

以前大家用手环,是因为它便宜、能计步、能测心率,还能看通知。但现在呢?

  • 手机的健康功能越来越强,比如 iPhone 直接接入健康 app,基本能替代部分手环功能;
  • 智能手表越来越卷,像 Apple Watch、华为 Watch,甚至一些千元级国产表,体验远远超越手环。

以前买手环是“有用+便宜”的选择,现在很多人干脆一步到位上手表,手环自然就尴尬了。

二、升级缓慢,功能同质化,换新动力不足

说句实话,手环这些年几乎没有太多突破:

  • 屏幕稍微大点了
  • 多了几个运动模式
  • 电池稍微耐用点

但核心体验没啥质变。你用的是手环4、手环5、还是手环8?除了名字和年份,你可能分不出太大区别。

展开全文

不像手机、手表更新幅度大,手环的升级真的“平平无奇”。用户体验提升有限,自然也就没人愿意频繁换了。

三、鸡肋功能多,刚需使用场景少

手环虽小,但功能却堆得不少:血氧监测、睡眠监测、压力监测、甚至“久坐提醒”……

听起来花哨,但真用起来的人却不多:

  • 睡眠监测不准,误报一堆
  • 血氧心率数据看了也不知道能干嘛
  • 久坐提醒基本被忽略…

这就很尴尬了:你提供的不是刚需,我还要天天充电、天天戴,自然很容易被用户“雪藏”。

四、审美疲劳 + 佩戴习惯流失

这年头,手环也成“丑东西”代表了,尤其在年轻人眼里:

  • 塑料感重,不够高级
  • 和穿搭不协调
  • 看上去就像“低配版手表”

相比之下,智能手表外形多样、设计时尚,哪怕不看功能,仅仅是“颜值”也能赢不少票。

再加上疫情后,很多人健康意识回归正常,手环的佩戴习惯也慢慢断掉了,恢复起来就更难了。

五、厂商也不再重视,生态资源倾斜

你去看各大厂现在发布会的重点:

  • 小米把资源都投在 Watch 和手机上
  • 华为手环更新都在低调带过
  • 连荣耀都开始推更高端的 Watch GS 系列

以前手环是“走量工具”,但现在厂商利润空间越来越低,精力也更倾向于中高端手表产品,结果就是——手环成了“没人疼的孩子”。

最后想说:手环还活着,但热度已不在

其实,手环没“死”,它只是退回了一个更小众的圈子:一些健身用户、老年群体,还是会用它来监测健康、看时间、记步数。

但“全民换代”“爆款神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来手环可能会继续存在,只是作为一种低频但稳定的小众产品,而不再是全民追捧的“智能爆品”。

你最近还在用手环吗?你觉得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也可以分享你曾经最喜欢的那款手环!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