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阔:民办学校品牌如何借力AIGC实现“弯道超车”

2025-04-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掀起新一轮教育变革浪潮。这场技术革命不仅持续重塑教育的形态与边界,更为具有灵活优势的民办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除了广为人知的课堂教学应用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品牌建设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狂飙突进倒逼学校重新思考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直面社会各界对于学校调整育人模式的期待,并且在品牌价值方面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另一方面,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也为民办学校突破传统品牌建设的瓶颈提供了有力工具,助力民办学校构建品牌个性化和提升品牌传播力等方面实现跃迁。

本文结合笔者近期在民办教育品牌领域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就AIGC如何赋能民办学校品牌的建设与传播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供各位民办教育同仁参考。

1. 深度洞察:解码教育群体的真实需求

以家长需求调研为例,相较于传统问卷方式,AI问卷系统展现出显著优势::自然对话式的交互设计可以消解传统问卷的生硬感,智能追问机制能深入挖掘行为背后的动机,人性化的应答体验则显著提升了数据质量。一些学校的实践表明,引入AI问卷设计后,有效反馈率大幅提升。技术赋能下的需求洞察,既保持了教育温度,又具备了科学精度,为民办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新可能。

2.智能对话:化解家长的未来教育焦虑

家长既是民办学校的重要服务对象,也是教育生态中至关重要的参与者。在教育环境迅速变革的当下,面对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家长们难免产生深刻的焦虑: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大部分的传统工作,学生需要培养哪些关键技能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民办学校是否具备提供足够有前瞻性教育的能力?在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惊人突破的时代,这些直指教育本质的拷问,将成为民办学校必须频繁面对的挑战。

对于每一所立志打造卓越品牌的民办学校而言,能否将这类问题的系统性思考转化为办学理念和文化基因,并外化为具有感召力的品牌价值,是不可回避的战略课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AI技术带来的挑战往往也蕴含着破解之道。民办学校可以充分利用AIGC技术,一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最新教育趋势与前沿动态,持续为家长提供专业认知支持;另一方面,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融入智能系统,通过人机对话等直观形式,让家长切身感受到:在AI时代,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地应对变革,同时清晰认识到AI的专长领域,以及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3.立体管理:构建“AI友好型”品牌体系

在生成式AI日益主导信息检索的当下,AIGC能够迅速整合关于一所民办学校的各种正面和负面评价,学校的网络形象正在被智能工具重新定义。从全网评价、舆情数据到竞争对手对比,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家长的选择。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学校需要建立"AI友好型"的品牌管理体系:一是保持官网、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官方渠道高质量和高频次更新;二是鼓励家长和校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在校体验,这些真实的口碑往往比官方宣传更具有影响力;三是安排专人定期查看网络讨论,对公众合理的关切给予专业和及时的反馈。

这种立体化的形象管理策略,既能优化AI检索结果中的学校呈现,也是新时代家校信任建立的重要桥梁。

4.创意生成:突破“千校一面”的品牌困局

“千校一面”向来是民办学校品牌建设的痛点。而生成式AI技术则有助于改善这一局面。AIGC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能够帮助学校在保持原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快速实现品牌表达的个性化升级。从宣传文案的创意撰写到视觉设计的风格定制,从课程介绍的精准表达到特色亮点的差异化呈现,学校提供基础素材和方向指引,AI便能生成多种风格的备选方案。

更为可贵的是,AIGC的价值不仅限于短期内的品牌优化,更在于为学校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支持。通过将AI作为长期创意助手,学校可以不断探索新的特色发展方向,为品牌建设注入持久活力。这种创新模式既避免了大规模投入的风险,又能确保特色办学的可持续性。当然,在运用AI生成内容时,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积累和知识储备,确保生成内容既有创意火花又不失内涵深度,避免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的同质化陷阱。

5.细节致胜:以AI教育微场景打动人心

在民办教育领域,品牌建设的真谛往往藏匿于细微之处。从传播的角度出发,与其大张旗鼓地构建庞杂的AI教育体系,不如用心雕琢那些能让家长和学生真切感受到的智能应用场景。一段展现AI如何精准批改作文的短视频,一个记录学生运用智能工具完成创意项目的案例,这些具象化的教育片段,往往比抽象的理念阐述更能引发共鸣,也更能彰显学校的创新实力。

要让这些教育细节真正产生影响力,关键在于持续而真实的呈现。学校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开设"AI教育微记录"专栏,用镜头捕捉师生日常使用智能工具的生动画面。比如,跟拍一位教师如何借助AI优化备课效率,或是记录学生利用智能助教攻克学习难关的过程。这种原生态的内容呈现,不仅让技术应用变得可触可感,更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学校与时俱进的品牌形象。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唯有真实具体的教育细节,才能穿透信息迷雾,直达受众内心。

6.沉浸体验:打造多模态教育感知场景

AIGC通过整合文本、图像、语音及动作等多模态数据,能够构建沉浸式的具身认知体验,让用户获得近乎真实的情境感知。在民办教育的品牌建设中,AI技术可以为连接理念与体验的重要桥梁。学校借助智能工具打造沉浸式的互动展示,让家长通过"第一视角"感受办学特色。比如把静态的校园照片转化为可360度探索的虚拟实景,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漫步图书馆、实验室;或是将特色课程片段制作成交互式微课,使观看者仿佛置身真实课堂。这种"可感知、可参与"的呈现方式,远比传统的文字介绍更能留下深刻印象。

实际操作中,可以聚焦学校最具特色的2-3个场景进行深度开发。比如,运用AI将学生的科创作品转化为可互动的数字模型,让家长通过手机就能"触摸"创新成果;或是把校园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制作成VR体验短片,还原活动现场的热烈氛围。确保每一个数字化场景都能真实反映日常教学的品质与温度,让科技真正成为传递教育理念的使者。

7.去伪存真:规避AI内容生成风险

尽管AIGC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我们对其局限性也需有深刻的认识。民办学校在利用AI工具进行品牌宣传时,必须特别注意信息的准确性。由于AI有时会产生错误信息,即所谓的“AI幻觉”,因此学校在发布涉及校史沿革、数据引用等重要内容时,一定要安排专人进行核实校对,避免因技术失误影响学校声誉。比如在制作宣传册时,AI生成的历年升学率等数据必须与原始档案核对;介绍办学历史时,关键时间节点要反复确认。

同时,学校要重视AI使用中的伦理规范。在使用师生肖像、学生作品等内容时,必须获得当事人授权;引用网络素材时要注意版权问题。建议在使用AI工具前,制定简单的使用规范,明确哪些内容可以用AI辅助,哪些必须人工完成。这样既能享受技术便利,又能守住教育工作的底线,让AI真正服务于学校品牌建设服务。

作者 | 为时代智汇教育品牌文化专家、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约讲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