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数据管理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郝千婷: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5数据要素融合与应用创新峰会于近期在京成功举办,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数据管理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郝千婷受邀出席峰会,并以《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郝千婷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数据管理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演讲主题: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
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大部署,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战略高度,全面统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7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2022年4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及202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均强调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郝千婷指出,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依托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智慧治理体系,实现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在此背景下,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应运而生。郝千婷介绍到,该体系设计围绕跨区域协同治理展开,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方面,以川渝跨界河流为例,广安市武胜县和重庆市合川区联合采样监测,共享川渝跨界河流水质监测数据、手工监测断面数据、自动监测站小时数据等各类监测数据,实现上下游、左右岸的协同管理,通过“一河一策”精准治理。
在固废管理领域,部级固废系统数据与跨省固废系统数据对接融合,涵盖渣场废料、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涉及生产、储存、转移、处置等环节。通过整合企业固废档案、电子转移联单、运输车辆信息等数据,进行产废统计、宏观分析、管理分析、处置分析、转移关联分析以及风险预警,提升固废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借助流域上、中、下游监测数据融合,联合对比和智能编排监控数据,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生态保护措施数据,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
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整合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自然生态等多领域的信访举报、移动执法、环保督察、环境监控、媒体舆情等数据,实现跨区域问题线索的数据服务,提升执法效率和精准度。同时,构建跨区域环境应急指挥联动体系,涵盖统一指挥体系构建、动态监测与预警、预案协同与演练、信息互通平台搭建、交通与后勤保障协同、舆情与公众沟通协同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郝千婷指出,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旨在构建“覆盖全面、标准统一、互联互通、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体系。部级平台作为核心枢纽,引入其他行业数据,整合后以服务方式供地方部门使用,解决纵向数据一致性问题,并逐步实现地方间的数据联动。省级节点则在本地建设数据共享目录,与部级平台对接,采用级联模式实现数据目录同步和数据服务级联,形成物理独立、逻辑一体的服务格局。平台还包括基础平台的数据汇聚、治理、共享交换,服务平台的数据标准管理、元数据著录、数据目录、供需对接以及生态环境数据服务门户等功能,同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运维体系,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郝千婷介绍,目前在建设实践方面,已开展多项工作。首先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总体思路、服务模式和总体任务。其次开展5省8市试点工作,编制试点方案。通过召开区域、流域会议,如在2023-2024年召开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的技术研讨会,收集19省份数据供需对接清单,征集7项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全国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系统已上线,对接100余个系统,形成2000余个数据资源,数据量达8.7PB,涵盖部内、地方和外部数据。
在应用探索上成果丰硕。全国水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多源数据,形成平台基础数据底座,为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全面支撑,实现信息化闭环式管理,生成月度分析报告,预警突出水环境问题,发起独立调查并优化问题识别算法。危废追溯平台接入交通运输部车辆实时轨迹数据和长三角试点企业数据,提升危废全过程监管能力。监督帮扶平台开辟远程监督帮扶“线上战场”,融合多源数据筛选线索,实现全业务闭环管理。时空数据云平台制定技术规范,构建时空目录树,提供多种搜索模式和时空分析功能,为环境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展望未来,郝千婷表示,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将朝着系统设计、一体推进的方向发展,坚持总体规划,以用促建,分步实施。在业务协同和智慧应用方面,实现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运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智慧应用。持续推进融汇治理和数据赋能,全面汇聚、治理、共享生态环境数据,深化数据融合与分析利用。同时,坚守安全底线,树立网络安全底线思维,落实网络安全保护制度,确保数据安全,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朝着融合化、多元化、科学化,业务化、价值化、智能化,开放化、在线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以上内容根据2025数据要素融合与应用创新峰会嘉宾发言整理而成,未经嘉宾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