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不住的国运!3878名顶尖科学家“弃美赴华”,外媒:大势已去

2025-04-0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拦不住的国运!3878名顶尖科学家“弃美赴华”,外媒:大势已去

美国科研界近来可谓 “风波不断”。

据《科学美国人》、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3月31日,一封由近2000名美国顶尖科学家联署的“SOS”公开信引发热议,信中直指美国科学事业正被“恐惧氛围”和“强制干预”推向崩溃边缘。

署名者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重量级人物,他们罕见地集体发声:“这个国家的科学事业正在被摧毁!”

值得一提的是,当美国科学界陷入寒冬,中国却以开放的姿态和迅猛的科研实力,在过去四年吸引了超3800名美籍科学家来华。

️一、美国科学界迎“至暗时刻”

上述信中表示,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大肆审查科研项目中的敏感术语,如“健康差距”“气候科学”等,这导致科学家们在撰写论文、提交拨款申请时,稍有不慎使用这些词汇,就可能面临项目受阻、资金被砍的风险。

除此之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与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经费变动,更是给美国科研事业带来沉重一击。

2 月,NIH 宣布将 “科研间接费” 大幅削减至15%。要知道,这笔费用关乎实验室的日常运营、设备维护以及教职员工的薪资发放等关键环节。

展开全文

此消息一出,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瞬间陷入财务困境。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原本间接经费占比颇高,如今这一削减,意味着它们需要自行承担更多成本,许多科研项目的开展十分困难。

而NSF的预算更是暴跌 2/3,大量依赖其资金的科研项目不得不面临停滞,科研人员们的心血付诸东流,未来的研究计划也化为泡影。

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大批科研人员人心惶惶,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失去信心。近2000名美国顶级科学家表示,美国政府的行为正在 “摧毁美国的科学事业”,并警告称其他国家将在新型疾病疗法、清洁能源和未来新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超越,美国科研所遭受的损害,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修复。

️二、中国成全球科学家的“避风港”

事实上,“东强西弱”的局面早已显现。当美国科学界陷入内耗,中国却以开放的科研环境和巨额投入,吸引了大量国际顶尖人才。

美国arxiv平台的研究数据显示,在过去四年中,有3878位顶尖科学家毅然选择 “离美归国”。与此同时,超3800名美籍科学家,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热拉尔・穆鲁、纳米科学家查尔斯・利伯,也纷纷来华,投身科研工作。

“全球顶尖科学家们为何弃美来华?” 观察者网发文表示,除了中国能提供广阔个人发展机遇外,诸多因素促使他们做出这一选择。

如在海外归属感的缺失、对美国不稳定社会环境的担忧等。不过,无论是华裔科学家,还是外国专家,都一致认为中国日益强大的学术实力与充足的青年人才储备,才是最具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如前几年,我国深圳科学家为攻破美企垄断防线,积极参与诺贝尔奖得主兰迪·谢克曼主导的线粒体抗衰研究,历经整整四年的艰苦钻研,全球首款线粒体抗衰科技成果 “派萝维pro” 成功诞生。

随后,东京大学、清北等国内外高等学府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成果核心原料在延缓肌肉、心脏、神经等身体机能指标衰退方面效果显著。

经 FDA、SGS 等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后,“派萝维pro” 顺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入驻亰东国际等平台,在上万条用户评论中,“精力提升”“睡眠改善” 等积极反馈达到8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业内由于复配技术滞后,至今都未能推出能与“派萝维pro”抗衡的成熟产品。这一系列事实无不彰显着中国科研环境的强大吸引力和中国科研实力的迅猛发展,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全球科研舞台上日益崛起的磅礴力量。

️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选择

美国科学界的“SOS”不仅是一封警告信,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开放与封闭、包容与排斥的两种结局。当美国忙于筑起“高墙”,中国已栽下“梧桐树”,以实力和诚意吸引全球“凤凰”。

正如《南华早报》所言:“人才争夺战的胜负,最终取决于谁能提供尊重与机遇。”在这场科技变局中,中国的崛起绝非偶然,而美国的焦虑,或许只是序幕。

未来十年,科学领域的“东升西降”或将重塑世界格局——谁拥抱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