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资本主义正在加速人类整体认知的倒退
资本主义正在加速人类整体认知的倒退?看了这个标题,料想又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他们会说,人类从进入资本主义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极大进步,科技也在飞速发展,怎么能说是人类认知的倒退呢?
那好,我们今天就此话题来掰扯掰扯。
01
确实,当我们的手机屏幕亮起,可以看到火星探测器传回的高清图像;打开社交媒体,可以实时参与全球热点事件的讨论;点开购物APP,半小时后无人机就能将商品送达阳台。这些场景似乎都在印证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但在这光鲜表象之下,人类群体正陷入前所未有的集体焦虑。君不见,气候危机迫在眉睫却无人真正行动,核武器扩散威胁挥之不去,抑郁症患者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的财富超过其余99%的总和。这种科技飞跃与文明困境并存的诡异现象,恰似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左手握着最尖端的手术刀,右手却疯狂地割向自己的咽喉。
02
归纳起来,资本主义已经给予了人类如下三大方面的认知倒退。
一是时间感知的碎片化陷阱。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教条,已异化为对人类认知的慢性毒害。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有,可美国的神经科学研究所202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普通上班族的持续专注时间从2000年的12分钟骤降至2022年的8秒,低于金鱼的9秒记忆时限。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将人类思维切割成15秒的片段,新闻标题党将复杂事件压缩为情绪化的标签,购物网站用“限时秒杀”制造虚假紧迫感。
这种时间感知的扭曲,使人类逐渐丧失理解复杂系统的能力,就像退化到只能处理即时刺激的原始生物。
二是价值判断的货币化异变。马云说:“如果拜佛能有用,你连庙都进不去。如果种地能挣钱,那么农民将无地可种。如果勤劳真的能致富,即使出去掏个大粪也得送礼走关系”。这话竟然成了网络的热门语汇。
是的,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正在把人类扭曲。更可怕的是,这种异变已渗透到教育领域。世界顶级名校之一的哈佛大学2022年新生调查显示,选择专业时首要考虑“就业前景和收入”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89%,而十年前这个数字是64%。这一数字证明,人类认知的倒退在加速。
三是空间认知的虚拟化迷失。元宇宙概念的疯狂炒作与实体书店的接连倒闭形成鲜明对照。伦敦大学的空间认知研究发现,Z世代中能准确手绘所在城市地图的比例不足30%,而他们的父辈这个比例是72%。当人类越来越依赖导航软件寻找方向,越来越习惯通过滤镜观察世界,这种空间认知能力的退化,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感知能力的动物性返祖。
03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给予人类的认知倒退,还使兽性回归成了现代社会的严重症候,并从如下三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彰显。
一是社交达尔文主义的复活。上司公司的会议室里,张贴的狼文化图画,要求管理层像“非洲草原上的猎豹”,时刻保持进攻状态。996工作制美化为“福报”,裁员优化包装成“增效”,商业竞争视为“天经地义”。人类花了数千年建立起的文明准则,正在被弱肉强食的原始生存法则重新解构。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职场暴力事件年均增长14%,这种“办公室丛林化”现象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呈现高度正相关。
二是消费主义催生的新寄生形态。“花呗”“借呗”以及名目繁多的“套路贷”“校园货”打爆你的手机,各种虚假广告宣传不绝于耳,产品设定使用周期等等,然后就是公司爆雷,老板卷款跑路,学生被逼自杀等等。如此寄生性消费模式,使人类正在退化为被本能欲望驱使的消费动物,这不是认知倒退又是什么呢?如果不是认知出了问题,这样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是同理心机制的机能性萎缩。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接触社交媒体暴力内容的人群,其大脑镜像神经元活跃度平均下降27%。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直播自杀事件评论区会出现“快点跳”的起哄,也解释了为何网络暴力受害者中抑郁症发病率高达68%。
资本主义注意力经济模式正在系统性破坏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情能力,这种能力的丧失,标志着文明人向冷血动物的可怕退化。
04
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导致人类认知的倒退呢?这还要从历史维度进行病理溯源。
一是启蒙运动的并未完成。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在打破神权桎梏时,或许未曾料到“理性至上”的种子会结出工具理性的恶果。马克斯·韦伯预言的“理性铁笼”,在21世纪演变为算法囚笼。当每个决策都被简化为投入产出计算,当所有情感都能被量化分析,人类引以为傲的思辨能力反而成了自我禁锢的枷锁。
二是工业革命的异化遗产。曼彻斯特棉花工厂的幽灵仍在游荡。19世纪纺织女工在机器前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与今天外卖骑手在算法系统里争分夺秒的奔跑,本质上都是人类主体性被生产体系异化的延续。不同的是,现代监控技术已从物理场所延伸到了神经末梢,外卖平台的数据中心能实时监测骑手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三冷战思维的变异延续。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破产没有阻止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反而催生出更隐蔽的认知殖民。TikTok算法在不同国家的差异推送策略,好莱坞大片中精心植入的价值观念,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隐性霸权,这些都在进行着悄无声息的认知格式化。发展中国家看似获得了技术转移,实则付出了认知体系被重构的惨重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主义对人类认知的退化,在我们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本应该有所甄别,选择性吸收和扬弃,是可以避免的,可我们却是门越开越大,把资本主义的东西,无论好坏,一古脑儿地放了进来,导致了我国社会的问题很多。
05
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资本主义给予人类整体认知的倒退呢?我们认为,办法是有的,这就是重构人类的整体认知。路径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动教育系统的范式革命。芬兰正在试验的“现象教学法”值得关注。这一方法,打破学科壁垒,围绕现实问题组织跨领域学习。如此培养出来的人,不是专业工具人,而是具有系统思维能力的完整的人。与之对比,某补习机构广告赫然写着“让您的孩子赢在射精前”,这种极端异化的教育理念,正是资本主义认知摧残的鲜活例证,必须立即废除。
二是技术伦理的立法突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要求算法决策必须保持“类最终控制权”,这种立法尝试虽然稚嫩但意义重大。更根本的是要打破“技术中性论”迷思,承认所有技术都承载着价值判断。就像核技术既可以发电也可以造原子弹,算法的善恶取决于控制权在谁手中(延伸阅读:。
三是推进认知主权的集体觉醒。印度农民用拖拉机包围议会大厦反对农业市场化法案,中国网民自发抵制某国际品牌的新疆棉污蔑,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实质都是对认知殖民的本能反抗。建立多元文明评价体系,保护本土知识传承,发展替代性信息平台,这些举措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生长。
是的,资本主义已经把人类推到了文明的悬崖边,人类正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人类需要自救,也只有自救才能柳暗花明。
当我们赞叹基因编辑技术的神奇时,不应忘记华尔街正将人类基因组变成新的投机标的;当我们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绚烂时,需要警惕自己正在退化成数字母体的生物电池。
资本主义创造的丰裕物质世界,正在掏空人类的精神家园。
这场认知保卫战没有旁观者,因为每个人都是退化过程的受害者,同时也可能是助推器的共谋者。
重新找回作为人的尊严与智慧,需要的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创造性地重建属于21世纪的人类文明新范式。这既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更是对人类文明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