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援助方式很不一般,太空中有大助力,美国彻底意识到了差距
据光明网消息,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7级强震,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在轨卫星,安排14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截至3月29日下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已安排卫星成像20次,获取灾后有效数据16景,共享历史数据3景,第一时间为国家部委及相关单位提供灾情状况信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为救援提供卫星图像信息,为灾害救助提供支持。为掌握受灾区域实时情况,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在轨卫星,通过开展卫星综合统筹、测控资源协调和成像指令修改,迅速安排高分四号卫星、高分三号卫星、环境减灾二号05星、高分七号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等14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
中方救援队乘坐运20赴缅救灾(资料图)
在全球地质板块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多个地质断裂带,在缅甸所在区域形成了南北走向、长达1200公里的实皆断裂带。这里平均每年滑动错位几厘米距离,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断层之一。历史上,实皆断裂带曾经历多次强震,20世纪以来就已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数据显示,最近一次实皆断裂带发生的7.5级以上大地震是在1946年,距今已有70多年,板块活动和推移形成的能量已长期积累,正如一个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
中方有这反应,是中方对缅泰发生灾难时的感同身受,特别是汶川大地震时,受制于当时的地质条件和技术水平,特别是后者,多名空降兵在天气条件不允许,没任何地面信息,根本不具备空降的条件下,人民子弟兵毅然而然地往震区空降,为救灾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信息,为救灾立下汗马功劳。有了前车之鉴,才有之后中方下定决心要发展自己的卫星,也才有了今天的大手笔,能为一件事调动如此数量的卫星。
中方救援队在缅甸地震救援(资料图)
据美媒战区消息,缅甸地震中方 14 颗卫星调动引起了美军方的高度注意。要知道,卫星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高分遥感卫星所具备的机动能力及图像扫描能力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就好比在一场科技竞赛中,中国突然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优势,让美军感到紧张不安。央视公开的画面清晰地显示,中国救援队赴缅甸搭乘的是运-20。运-20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其性能卓越,具备强大的远程运输能力。
中方救援队在缅甸地震救援(资料图)
面对突发灾害,应急管理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机构,数小时内就能启动卫星调度,快速获取灾情信息。此外还有防灾减灾工作者协助国内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行动者收集、分析、发布信息,包含灾害损失信息与人道主义行动建议,为国内社会救援力量出境参与国际援助提供国际协作支持。通过互联网、缅甸当地华人社群、社会组织网络等渠道,搜集整合震区人道主义需求信息,为救援提供有效信息和建议。
新华社记者当地时间3月28日晚驱车从仰光出发,次日上午10时许抵达曼德勒。记者进入市区后看到,当地很多房屋倒塌,部分道路被封锁,有挖掘机正在倒塌房屋中开展救援工作,救护车不时穿梭于城中。由于受影响地区的许多建筑抗震能力较弱,缅甸官方公布的伤亡数据持续攀升。英国地质勘查研究所地震学家布赖恩·巴普蒂说:“当一场大地震发生在一个有100多万人口的地区,其中许多人住在脆弱的建筑里,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