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车祸三人遇难:真相未明,但这些问题必须说清楚

2025-04-0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最近几天,一直被一场交通事故刷屏,引发各大网友关注和激烈讨论,女大学生,小米汽车,考公,男朋友众多热点话题融入其中,一场车祸背后,智能驾驶的信任与风险之间展开了一场博弈。

一、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2025年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安徽德上高速撞上隔离带水泥桩,随后起火燃烧,车内三名女大学生全部遇难。

根据小米公布的数据,车祸前车辆处于NOA(自动辅助驾驶)状态,车速116km/h。系统在检测到前方施工路障后发出减速提示,驾驶员随后接管车辆,但最终仍以约97km/h的时速撞上障碍物。

关键时间点:

22:44:24:系统提示“前方有障碍”,开始减速。

22:44:25:驾驶员接管,方向盘左转并踩刹车。

22:44:26:方向盘右转,但2秒内车辆失控碰撞。

整个过程仅有2秒反应时间,家属质疑:“普通人根本来不及操作!”。

二、三大争议:技术、车门、电池

1. 智能驾驶背锅了吗?

小米强调NOA只是辅助驾驶(L2级),需驾驶员全程监控。但车祸前系统多次发出“分心”“脱手”警告,说明驾驶员可能过度依赖智驾。

2. 车门锁死?逃生通道在哪?

家属称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质疑设计缺陷。小米回应:车门有机械应急拉手,断电也能开。但烧毁车辆中是否来得及使用,仍是疑问。

3. 电池爆燃的锅谁来背?

车辆起火后烧成空架,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紧急撇清关系。小米称起火是撞击导致电路损毁,但电池安全标准是否达标,仍需调查。

三、家属痛心,小米回应,网友炸锅

家属诉求:遇难者母亲公开喊话小米,要求解释“为何AEB没启动”“车门为何打不开”,认为企业回应“避重就轻”。

小米态度:成立专项组配合警方,提交行车数据,但强调“尚未接触事故车”,暂未直接回应技术质疑。

网友热议:

“智驾宣传得像自动驾驶,出事了就甩锅给司机?”

“电车加速快,新手根本hold不住,车企不该卖车时吹上天!”

四、行业警钟:别让科技狂奔,丢了人命

1. 宣传 vs 现实:车企常把“自动辅助驾驶”包装成“黑科技”,导致用户误以为能完全放手。事故后,小米官网默默加上了“需驾驶员全程监控”的提示。

2. 新手与高性能电车的矛盾:SU7百公里加速仅2.78秒,但三名遇难者均无丰富驾驶经验。专家呼吁:“该不该限制新手开高性能电车?”

3. 监管空白:国内对智驾分级、数据透明度尚无强制标准,类似事故可能一再重演。

五、普通人能做什么?

1. 别迷信智驾:L2级只是辅助,方向盘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2. 学会应急操作:提前熟悉车内应急拉手、灭火器位置。

3. 理性选车:新手别盲目追求加速性能,安全配置比噱头更重要。

三条年轻生命的代价,不能只换来一场“甩锅大赛”。车企需要直面技术缺陷,监管必须跟上行业狂飙,而每一位驾驶员更要明白:再智能的车,也抵不过人对风险的敬畏。

(本文综合自小米官方通报及多家媒体报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以警方最终结论为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