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复活亲人,可以“慰藉心灵”不可“魂不守舍”

2025-04-0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仅需一张照片、一段音频,就能让逝去的人在数字世界中“永生”,甚至可以模拟逝者的语言风格和思考方式与人交流。“AI复活”这种新的祭奠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情感慰藉新途径。但同样有质疑声音认为,“AI复活”挑战传统生死观念,会带来社会伦理方面的诸多问题。️(4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科学家图恒宇为了陪已经去世的女儿丫丫度过“完整的一生”,将她的意识存储并上传到“数字世界”之中。短短两年时间过去,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让科幻电影中的天马行空悄然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眼下出现的借助AI技术“复活亲人”,虽然与《流浪地球2》中的科幻还差距很大,但是已经有了“复活亲人”的雏形。可以说,“复活亲人”“数字亲人”可不是“动画片”,在特殊手段运用之下,甚至可以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曾经看过两则新闻。

一个是,一位男士的妻子去世了多年,他一直没有走出情感的沼泽地带。当得知有了“复活亲人”的技术之后,他花费重金打造了一个“数字妻子”,采用现代手段,在虚拟的世界里“见了妻子一面”。他说:出车祸的时候,他在外地出差,没有能见妻子最后一面,他见到的是妻子冰冷的尸体,他有很多话想问问妻子。这次的“时空的会面”,终于让他心灵得到了解脱。在虚拟世界里,“妻子”含着眼泪希望他早日走出来,去面对新的生活。他说:我要完成妻子最后的愿望。

一个是,一位女士,她想见见另外世界里的妈妈。这位女士在10多岁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她。妈妈没能参与她的成长,没有见证她的婚礼,一直是她最大的遗憾。在“复活的妈妈”面前,她泪如雨下,她希望妈妈“抱抱我”,那真实的感受,让她难以自拔。以至于后来沉迷其中,只要生活里有一丝一毫的不顺心、不如意,她就要找“数字里的妈妈”去“抱抱我”。

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使用新技术,如何去拥抱新技术?如果是为了寻求心灵慰藉,然后重新走进真实的生活,那技术就是发挥了好的作用。而如果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从“走不出来”到“更走不出来”,那技术显然是做了恶人的,最终只会像罂粟花那样,看着娇艳却是“有毒的美丽”。

“数字生命”让生者在与逝者的互动中,得以弥补遗憾,舒缓思念之苦,“数字亲人”宛如黑暗中的明灯,可以照亮内心的痛苦角落。然而,我们不能忽视“AI复活”带来的种种潜在问题。模拟出的情感和反应,是基于程序设定的虚假呈现,这可能导致人们对真实情感的认知发生扭曲。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字亲人”终究是虚拟的存在,无论其模拟技术多么先进,都无法替代真实的情感和经历。在面对“数字生命”所提供的所谓“永生”诱惑时,我们不能迷失自我,需保持理性与克制。数字复活亲人,可以“慰藉心灵”不可“魂不守舍”,别被“数字亲人”困住了自己的灵魂!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