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普尔CP-1000S EDI模块产水不佳的原因
在纯水制备领域,坎普尔CP-1000S EDI 模块应用广泛。但有时产水不佳,影响生产效率与后续工艺,探究原因对保障系统运行很关键。
一、进水水质问题
1.硬度超标:进水中钙、镁等离子多,在EDI 模块内易形成水垢,沉积在离子交换膜、电极及水流通道表面,阻碍离子迁移与交换,使产水水质变差,电阻率下降。如用地下水作原水又未充分软化,硬度超标就会严重影响产水。
2.有机物污染:溶解性有机物进入模块,会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占活性位点,降低树脂交换能力;部分有机物在电场下反应,形成黏性物堵塞水流通道,致水流分布不均、局部压力升高,产水量波动、水质浑浊度增加。
3.微生物滋生:进水环境适宜,微生物在模块内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附着在膜表面、树脂颗粒间等部件上,阻碍离子交换,还释放酸性代谢产物,打破离子交换平衡,使产水电导率升高,达不到纯水标准。
二、运行参数设置不当
展开全文进水流量不适:进水流量大,水在模块内停留时间短,离子来不及充分交换就被带出,产水水质不达标;进水流量小,模块产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局部干涸,损伤部分树脂和膜,影响长期稳定性与产水能力。
三、模块自身故障
1.离子交换膜损坏:长期运行,受压力冲击、化学腐蚀(如进水中强氧化剂)、机械磨损(杂质颗粒冲刷)等影响,离子交换膜可能穿孔、破裂,膜破损后离子泄漏,产水与浓水、极水离子浓度界限模糊,产水水质急剧下降,电导率大幅升高。
2.树脂性能衰退: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模块中树脂性能衰退。交换容量降低,可能因频繁再生结构受损或被杂质污染占活性位点;树脂颗粒破碎,源于水流冲击、热老化等,破碎树脂堵塞水流通道,阻碍离子交换,导致产水不佳。
四、日常维护缺失
1.清洗不及时:模块运行会吸附积累杂质,长时间不清洗,水垢、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层增厚,制约产水质量与产量。
2.监测不到位:缺乏对进水水质、产水水质、运行参数实时监测,产水不佳时,因无前期数据对比,难判断问题根源,延误解决时机,使问题恶化。
因此,了解这些原因,使用者可采取措施,优化调整、维修保养模块,恢复高效产水性能,保障纯水制备系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