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爆燃事件最新进展!遇难者家属已删博
据媒体报道,4月2日晚,小米SU7事故遇难者之一的母亲已在微博上删除事件相关博文。此前,她曾在微博发布关于小米SU7爆燃事故经过以及对于其女儿主要问题的回应。
从媒体最新报道来看,事件中涉及的三位遇难者家属已与小米公司工作人员见面。目前,事件还在调查中。
️梳理事件经过
据媒体报道,3月29日22时44分,,导致车内3人不幸遇难。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4月1日午间,小米方面发布声明称,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速度约为97km/h。
一时间,车门为何无法打开、车辆和水泥护栏相撞后为什么自燃、智能驾驶切换时间为何只有2秒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大家的质疑和讨论。
4月1日晚间,雷军曾发声表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小米汽车于4月1日晚间表示,基于目前已知情况,仅能确定,事故车起火并非部分网传的“自燃”,推测系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我们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目前暂时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假声明加剧信任危机
事件发生后,网络上立马形成了两大阵营,有网友质疑车门锁死的设计缺陷和快速燃烧问题,也有网友根据目前的公布的信息得出“驾驶员操作不当”的结论。这种对立在知乎、微博等平台尤为明显,甚至演变为情绪化的互相攻击。更有甚者将矛头直指雷军本人,批评其事故后更新社交媒体频率明显降低。
据媒体报道,4月2日,一篇雷军署名的《致所有关心小米SU7事故的用户和公众的一封信》在网络传播,其中提到事故的善后工作,包括承诺探寻真相、反思与行动、透明化沟通,以及用十年坚守兑现安全承诺。其中提到:“如果调查车辆存在问题,将立即停止相关车辆销售并无条件召回已经销售车辆;雷军将个人捐资1亿元成立‘新能源汽车生命守护资金’,以及联合宁德时代启动‘极端碰撞断电技术’联合攻关。”
但是很快,有业内人士称这个截图为假,发布者为一位车评人,目前他已删除了该图并表示“那个图是假的,抱歉”。
有媒体记者联系到小米,小米方面回应:“此为假消息。”目前,小米官微和雷军个人微博并未发布上述信息。
区别于部分自媒体片面渲染事故现场等细节,中国新闻社于4月1日晚间发布了名为《五问小米SU7“爆燃事故”》的文章,以追问技术真相为核心,综合多方信源,抑制不实消息的传播。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官方平台也在最新发布的评论中表示,“在权威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前,我们不做不负责任的评判,因为在整体事件当中最缺乏的就是理性,但是最需要的恰恰也是理性。如果公众对品牌和对新能源车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事故的真相本身,这或许是一种严重的偏离。”
️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受关注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在此次事件中备受关注。
据了解,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是弗迪电池或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2024年5月,小米汽车官方宣布,小米SU7标准版在现有的弗迪电池之外,将新增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5月25日0时开始锁单的标准版订单,将随机分配到装配弗迪或宁德时代电芯的小米SU7标准版,用户无法自行选择电池供应商。
除了标准版外,小米SU7其他车型全部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小米SU7 Pro版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神行电池,小米SU7 Max版则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麒麟电池。
有媒体记者注意到,弗迪电池是比亚迪旗下全资子公司,截至目前,比亚迪方面尚未发声。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旭向媒体记者表示:“磷酸铁锂电池比锂电池安全太多了,热失控温度是锂电池1.5—2倍,但并不是毫无风险。极端情况下仍然会燃烧。但总的来说,这个极端点比锂电池高,后续的能量释放烈度也低。”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国信认为,“目前市面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碰撞后不燃烧的电池。只是通过控制热失散,控制燃烧的时间,给驾乘人员足够的逃离时间,国标是有规定的。磷酸铁锂虽然更稳定,但不可能避免燃烧。”
图片:红星新闻、微博
编辑:张钰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