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M系列研究:OECM中国海域适用性研究

2025-03-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今天分享的是:OECM系列研究:OECM中国海域适用性研究

报告共计:15页

《OECM中国海域适用性研究》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共同撰写,旨在推动中国海洋OECM认定,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

1. OECM概述:OECM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引入的重要概念,指自然保护地以外可实现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长期成果的区域。国际上已受重视,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开展相关报告工作,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较少。

2. 海洋OECM识别准则:报告结合中国海域管理政策和保护现状,参考IUCN指南,确定了四项识别准则和八个要素。包括不属于依法批准的自然保护地,要有明确地理边界和治理主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持续贡献,且具有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等价值。

3. 区域识别分析:依据上述准则和要素,对中国12海里以内有管理主体的海域进行识别分析,如生态保护红线区、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结果显示,生态保护红线区符合海洋OECM识别标准,其他区域需根据实地情况确认。

4. 未来展望:为推进海洋OECM相关工作,报告提出多项建议。一是梳理认定流程,明确申报主体、材料及评估主体等;二是开展案例识别,增加海洋OECM案例数量;三是完善识别准则,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是争取多方支持,加强用海项目监管,完善法规并保障经费;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和参与度。

本报告对中国海洋OECM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认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家战略计划。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