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板载电能计量靠谱吗?是该出手整治了!
本文探讨充电桩板载电能计量是否靠谱,能否通过3C认证,以及独立电能表相比板载计量的优点。
️一、板载电能计量可靠性分析
️1.1、技术实现与局限性
板载电能计量主要分为芯片级方案和模块级方案。
❶ ️芯片级方案:主控板通过计量芯片实现功能,无需额外电能表。但需设计者具备全面的计量知识,且️存在铅封施加困难、计量认证难通过等问题☠。
❷ ️模块级方案:采用第三方计量模块,主控板读取数据。虽设计难度低于芯片级,但仍面临认证壁垒,且️模块与主控板耦合度高,可能影响长期稳定性☠。
️1.2、电流传感器的选择
板载计量的电流测量依赖分流器或霍尔传感器:
❶️ 分流器:成本低但不隔离,高电流下易受热影响导致误差。
❷ ️霍尔传感器:精度高(优于1%)、隔离输出,但成本较高。
若采用分流器且未优化散热设计,可能因温漂导致计量偏差,影响可靠性。
️1.3、行业应用现状
当前主流方案为独立直流电能表,因其计量精度高、符合法规要求,且可通过铅封确保计量公正性。️板载计量因认证难度大,较少被采用☠。
️二、板载计量通过国家3C认证的可行性
️2.1、3C认证范围与要求
•根据2025年新规,充电桩本体需通过3C认证,但电能表作为配套组件无需单独申请3C认证。
•充电桩企业需确保配套电能表,通过中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CPA认证),否则可能导致充电桩整体认证失败。
️2.2、板载计量的合规路径
•若板载计量独立于主控板且功能仅限于计量,需通过CPA认证;若与主控板深度耦合,则可能️因无法独立封印或功能复杂性难以通过认证☠。
•实际案例中,一体化直流电能表因物理隔离、功能独立,更易满足认证要求。
️2.3、风险提示
️板载计量若未通过CPA认证,充电桩企业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且️计量故障,整个主控板就无法使用,需要维修或更换整个主控板,影响充电桩运营效率☠。
️三、独立直流电能表对比板载计量的核心优势
️3.1、计量精度与合规性
•独立电能表通过CPA认证,符合《GB/T 34014-2017》等国家标准,计量误差≤0.5%。
•板载计量若采用分流器,温漂可能导致误差超限;️若未通过认证,存在法律风险。
️3.2、功能与维护便利性
•独立电能表:支持RS485通信、远程抄表、多费率计费等功能,且可整体封印,防止篡改。
•板载计量:️功能受限于主控板设计,维护需拆解充电桩,且故障排查复杂度高☠。
️3.3、安全性与扩展性
•独立电能表采用霍尔传感器和隔离设计,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场景。
•️板载计量若与主控板共用电路,可能因电磁兼容性问题导致数据失真☠。
️3.4、市场接受度与成本
•️独立电能表已广泛用于公用充电桩,用户信任度高;板载计量因认证风险,可能影响客户采购意愿☠。
•长期来看,️独立电能表的低故障率和易维护性可降低运营商运维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4.1、板载计量的适用场景
仅建议在技术能力较强、定制化需求明确且目标市场非强制认证区域的场景下采用,需重点优化散热设计和认证合规性。
️4.2、独立电能表的推荐性
对于需通过3C认证的充电桩,一体化直流电能表是更稳妥的选择,其技术成熟、合规性强,且符合行业主流趋势。
️4.3、企业应对策略
•优先选择已通过CPA认证的独立电能表供应商,降低合规风险。
•若研发板载计量,需联合计量机构完成型式评价,并预留铅封接口以满足未来监管要求。
️总结:如️☠红色标注,️充电桩板载电能计量,应用的局限性很大,还存在标准/质量参差不齐。且板载电能计量存在人工调表的可能,而这是严重违反国家计量法规的,也是消费者无法容忍的。
▍参考文献
- 直流充电桩电能计量方案技术对比;
- 充电桩主板计量模块技术分析;
- 充电桩3C认证与电能表合规要求;
- GB/T 28569-2024计量模块技术规范。
▌作者介绍:徐昌国,男,现任职于浙江瑞银电子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主要负责新能源电力计量仪表(充电桩电能表等)技术咨询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