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视战略转型:砍掉50寸以下低端产品押注与大屏Mini LED
近日,据多方消息透露,小米电视正加速推进产品线高端化战略调整,计划战略性放弃50英寸以下低端机型,将资源集中于65英寸、75英寸及85英寸等大尺寸产品,同时以Mini LED技术为核心提升高端市场竞争力。这一决策标志着小米电视从“性价比为王”向“技术驱动+利润导向”的全面转型。
战略调整:低端退场,大屏与高端成新战场
根据行业内部信息,小米电视此次调整的核心逻辑在于优化产品结构与提升盈利能力。此前,小米电视凭借低价策略长期占据国内销量榜首,但其低价机型硬件利润微薄,且难以通过后端互联网服务形成收益闭环。2024年财报显示,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营收虽同比增长20.3%,但低端产品占比过高导致整体利润率承压。
此次砍掉50英寸以下机型,转向大尺寸市场,与消费趋势高度契合。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75英寸及以上电视线上零售量占比已突破35%,大屏化成为行业共识。小米此前通过Redmi MAX 98英寸、86英寸等产品推动巨屏普及,此次调整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大尺寸市场的份额。
技术升级:Mini LED出货翻倍,剑指高端利润
在高端技术布局上,小米将Mini LED视为核心突破点。2024年,小米Mini LED电视出货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占整体出货量约10%。2025年,其目标进一步提升至200万台,占总出货量20%。若按全年1000万台总出货计算,Mini LED产品单价和利润率将显著拉升,预计净利率可达6%(注:数据需以官方为准)。
这一成绩得益于小米在Mini LED领域的技术积累。例如,2023年推出的大师86英寸Mini LED电视搭载“大师画质引擎”,通过分区控光和算法优化实现画质跃升,成为高端市场的标杆产品。相较于传统液晶和OLED,Mini LED在亮度、对比度及成本控制上更具优势,尤其在75英寸以上大屏领域,其技术特性与小米的大尺寸战略高度协同。
竞争格局:高端化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小米的高端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Mini LED增长迅猛,但其在OLED领域的尝试曾遭遇瓶颈。2025年,小米以4999元的55英寸OLED电视冲击市场,初期引发热议,但因消费者对大屏偏好升级及OLED面板成本限制,最终未能实现规模突破。2023年后,小米逐步弱化OLED业务,转而聚焦Mini LED,这一调整与行业趋势相符——Mini LED正成为高端电视技术路线的主流选择。
与此同时,小米需直面传统品牌的技术壁垒。例如,TCL、三星等厂商在Mini LED领域深耕多年,拥有更成熟的产业链布局;海信、索尼则通过ULED、XR认知芯片等差异化技术巩固高端地位。小米能否凭借“供应链整合+价格下探”策略破局,打破传统品牌的技术和市场垄断,仍需市场检验。
市场影响:价格体系重塑与行业洗牌
小米的转型或将引发连锁反应。一方面,低端市场收缩可能为红米或其他子品牌腾出空间,延续性价比路线;另一方面,大尺寸和Mini LED的聚焦将加剧高端市场竞争。据预测,2025年小米电视均价可能上浮15%-20%,但凭借规模化优势,其仍有望通过成本控制维持价格竞争力。
此外,小米的调整也反映了行业整体趋势。随着面板技术迭代和消费升级,低价小屏电视的市场空间持续萎缩,而大屏、高端化产品成为增长引擎。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电视市场均价同比上涨8%,其中75英寸及以上产品贡献主要增量。
小米电视的战略转型,既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主动求变,也是提升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从低端退场到押注大屏与Mini LED,小米正试图打破“高销量低利润”的困局,向高端市场要增长。然而,如何在技术、品牌认知和用户忠诚度上实现突破,仍是其面临的核心挑战。小米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声明:本文信息综合自行业爆料及公开资料,关于Mini LED出货量及财务数据等细节,请以小米官方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