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没有新的袁隆平、钱学森?40年发展,只剩下跳梁小丑
袁隆平、钱学森、黄旭华、屠呦呦等等,这些为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极大助力的科学家,都是上世纪早期的生人。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类似上例的科学家越来越少,这让人不禁发出疑问,经济越来越好,人才为什么没有越来越多呢?反而是戏子变多了.....
️一、“两弹一星”与杂交水稻
“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壮大、辉煌,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举世瞩目的、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它对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特别是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挺起民族自尊、自强、自信的脊梁,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它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罕见的奇迹,充分显示出中国人民非凡的意志、气势、智慧和勇气。
1964年10月16日,春雷一声响,第一个蘑菇云腾起,从那时开始至1996年7月29日最后一次核试验成功,并于次日宣布暂时停止核试验,我国共完成45次爆炸试验,实现了原子弹高塔静爆、空投爆炸、“两弹结合”、平洞与竖洞地下爆炸和氢弹爆炸试验,全面掌握了核裂变技术和核聚合技术,成为名符其实的核大国。
尽管我国的核试验次数不及世界试验总数的2%,但每次试验都实现了技术大跨越,确保了一次成功,全面收效。
不止如此,在航空领域,“东风”突起、发展、提升,具备全球战略威慑能力,成为确保国家安全的镇国之宝、战略重器。
17种型号“长征”运载火箭系列先后实施成功发射307次,将400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达96%,目前我国在轨航天器280余个,居世界第二。
载人航天出舱遨游,“神舟”“天宫”精确对接,“北斗”实现全球导航,探月探测步步登高,“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我国成为探测月球背面的第一个国家。
开展国际合作,为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60多次商业发射,尽管总体上我国距离航天强国的差距不小,但在一些领域已实现了赶、并、创。
“两弹一星”是在非常时期、非常条件下出世、壮大的,非常时期是指:处在核垄断、核讹诈,制裁封锁、强吞弱肉,虎视中国、咄咄逼人的时期,初生的新中国弱不起、等不起;非常条件是指:我国刚从战火中走出来,国民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科技、工业水平十分落后,白纸一张、白手一付,无米乏柴之炊。
民以食为天,吃饭,永远是人民心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当今世界还有许多地方,吃不饱饭,饥荒仍在,而来自中国的“东方魔稻”,正是帮助解决这种情况的。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粮食援助捐赠国。
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要选育‘超级杂交稻’,实现高产、高产、更高产”。
为实现水稻高产,日本率先于1981年开展了水稻的超高产育种,计划在15年内把水稻的单产提高到每公顷12吨,但是时至今日,35年过去了,尚未实现。
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89年正式启动了选育超级稻(super rice)后改为新株型稻的研究,计划到2000年育成每公顷产12—12.5吨的超级稻,同样,至今也未成功。
由此可见,要育成每公顷产12吨高产的超级稻,难度极大,中国的超级稻育种计划由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1997年启动,计划分四期进行。
第一期的产量目标是每公顷10.5吨,已于2000年完成;第二期产量目标为每公顷12吨,已于2004年完成;第三期产量目标为每公顷13.5吨,已于2012年完成;第四期产量目标为每公顷15吨,也已于2014年实现。
而这些惊人的成就,都离不开两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与袁隆平,尽管两位早已不在人世,但我们还是为两位科学家,给予最大的敬意。
但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类似的“科学家现象”,反而变少了呢?
️二、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首先是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科技的繁荣需要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因纯净而美丽,也因严谨而不断进步,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创新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要有利于社会而不能有害社会。
这就要求对任何弄虚作假零容忍,甚至不允许半点马虎,也要求科技工作者以有利于社会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老、四严”,即“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严密、严谨、严肃”,
“三老、四严”是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精神和学风”的概括,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21世纪初,时任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说过“科技工作者的遗传因子就是‘唯真求实’四个字”,进一步强调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王淦昌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在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同时有个小的插曲:当时实验一张照片中另有一个很长的粒子的轨迹,很像一个新的粒子,苏联科学家急于想宣布发现了新粒子,甚至想命名为“D粒子”,但是王淦昌觉得这个证据不充分,有可能是新粒子,也有可能是另外—种粒子的反应,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后来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验分析,确认它不是一个新粒子,而是Ko介子的电荷交换反应的轨迹。
王淦昌说:“谢天谢地,我当时没有说它是新粒子,如果我当时急于宣布它是新粒子,我就成为一个吹牛的人了,科学家是不能吹牛的”。
王老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及事后平实的语言,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作为一名科学家一定要很严谨、严格,不能随随便便地下结论。
我国另一位两弹元勋朱光亚,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直到1991年才第一次率团赴美就核军备控制进行学术交流。
朱光亚是代表团团长,在交流过程中一直有意让中青年专家作主要发言,他本人只在关键时刻简要说几句。
有一次,两位青年科学家为《物理》杂志写了一篇阐述军备控制物理学的文章,因为文章的基本思想是朱光亚提出来的,所以他们把朱光亚的名字放在第一作者的位置,并将初稿送给他审阅。
他对文章作了认真具体的修改后,却把自己的名字从第一作者位置移到了最后一名,这件署名的小事也体现了他的为人和学风。
科学的灵魂在于创新,科学家的使命首先是探索未知,或者通过工程技术创新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创造新的产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满足于已有的认识、已有的能力、已有的技术和已有的产品,以科技的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科学家要有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当年,带头突破“两弹”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深知中华民族经历过的屈辱和灾难,所以一定要振兴中华,一定要让祖国强大。
这个精神支柱,凝练成了“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事业文化,使他们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和人为的干扰,努力实现国家的目标。
邓稼先从美国回来,领导找他谈话让干核武器事业,他毫无异议,并说“这件事很重要,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王淦昌当时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一流成果,回国后,领导说你搞原子弹吧,他毅然说“我愿以身许国!”,并为突破原子弹、氢弹隐姓埋名17年;彭桓武回国前,有人问“国外条件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回国?”,彭桓武回答:“我是中国人,我要是不回国,你再问我为什么!”
️三、名利难评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不少人开上了小汽车,住上了小洋楼,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富足的水平。
但随着而来的却是精神上的荒芜,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还好,人民的思想与世界观,虽遭到了西方世界的冲击,但还能守得住部分本心。
可后二十年,社会治安变好了,人文明了,经济更上一层楼了,但人民的精神思想,却越来越浮躁肤浅短视,曾经的“科学家”梦想,正在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明星梦”“发财梦”“网红梦”。
什么是“科学家”梦想呢?想必有些朋友,在年幼或者年少的时候,在课堂上或者就在自己的心中,说以后要做个伟大的、光荣的科学家,或者警察、军人等等,一系列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职业。
可如今呢?90后,00后的孩子还好,至少对上世纪一些淳朴风气有印象,但10后,可就没有这样,15后就更别说了。
自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短视频迅猛发展以来,中国人民的浮躁贪财风好像更上一层楼了,网络上有不少的视频,里面的娃娃,说长大以后要做什么,网红,明星比比皆是。
这与十几二年前那时候的孩子所说出的梦想相去甚远,以前多的是老师,医生,警察,军人,科学家,明星梦? 少见得很呐。
但总结当今网红明星梦的根本,不难看出都是钱惹得祸,这两者都是能短时间来大钱的职业,哪怕他们的社会地位是较为低的。
而这都与钱财至上的社会风气脱不开关系,时间自千禧年开始,社会风气便不可避免的朝着钱财至上倾倒,在十多年前,还有类似于宁在宝马车中哭,不在单车上笑的心酸段子。
对此,又不能简单将他们说成坏的,毕竟有些同胞,因各式各样的原因,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过得实在是艰难。
当短视频横空出世的时候,有不少人靠着在网络上“售卖”尊严,来换取更好生活的机会,他们想生活的更好,却从未想到自己会带来怎样的不良风气。
与之相对比的科学家之梦,变得越来越少了,哪怕是对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事迹不断宣扬,也难以改变目前的社会风气。
戏子当道,网络上的明星网红,人们对他们的狂热追捧,远大于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谁也不知此类情况会持续多久。
谁也不想四十年的经济发展,养出来一堆“无用小丑”,以后的风气如何,还得看我们这些人,如何做如何宣传,戏子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