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架空输电线路35kv可控放电避雷针 新型直击雷防护装置
2025-03-22
针对 35kV 电力架空输电线路的可控放电避雷针及新型直击雷防护装置,以下是综合解析:
一、工作原理
可控放电避雷针通过主动干预雷电放电过程,核心机制为:
1.电场畸变与储能
- 针头由主放电针、可控放电均压环、储能装置组成,电位浮动,电场分布均匀。
- 雷云来临前,储能装置感应电场并储能;当电场强度超过临界值时,储能装置向主针放电,瞬时提升针尖电场强度(数十至数百倍),诱发上行先导放电。
2.上行雷闪拦截
- 上行先导主动拦截雷云下行先导,形成上行雷闪。与传统下行雷相比,上行雷闪具有电流幅值小(平均<7kA)、陡度低(≤5kA/μs)的特点,且无绕击现象,大幅降低感应过电压。
35kv可控放电避雷针 新型直击雷防护装置
二、结构组成
1.接闪器
- 采用多针结构(主针 + 动态环),增强电场畸变能力,吸引雷电。
2.引下线
- 采用铜绞线或扁钢,确保雷电流安全传导至接地装置。
3.接地装置
- 要求接地电阻:一般地区≤10Ω,高阻区及无人区≤30Ω,确保电流快速泄放。
三、性能特点
1.保护范围大
- 安装高度≤200 米时,保护角 65°,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 Rx = 2.14×(H - Hx)
- (H:避雷针高度,Hx:被保护物高度)。
2.放电特性优异
- 主放电电流小、陡度低,基本消除感应过电压,降低线路绝缘击穿风险。
3.适应性强
- 适用于 35kV、110kV、220kV 等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以及变电站、发电厂、微波塔等场景。
4.免维护设计
- 结构可靠,抗风能力≥50m/s,长期运行无需维护。
四、安装要求
1.位置选择
- 安装于杆塔顶部或高处,确保被保护物(如架空地线)处于保护范围内。
- 避免在避雷针及其支柱上悬挂其他线路。
2.接地规范
- 设两根专用接地引下线,或利用金属构件替代。
- 高阻区需优化接地设计(如增加接地极数量)。
3.施工要点
- 可控放电均压环需水平,主针保持铅垂;建议配套安装直击雷计数器,监测运行状态。
五、应用场景
- 电力系统:35kV 及以上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
- 基础设施:通信微波塔、电视塔、气象站、油库、高层建筑。
- 特殊场所:易燃易爆区域、军事基地等对防雷要求严苛的场景。
总结
35kV 电力架空输电线路用可控放电避雷针通过上行雷闪主动防护技术,实现了保护范围大、放电电流小、免维护的优势,是替代传统避雷针的理想选择,尤其适用于高雷暴区域及对可靠性要求高的电力设施。安装时需重点关注接地电阻与针头结构的规范性,以确保长期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