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棍来咯~ 聊聊直插式入耳 逆转未来 Sigma

2025-03-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放眼现在市面上主流HIFI品牌的入耳产品,这种传统的“棍状”产品是真的越来越少了,上一次能够像逆转未来SIGMA这样达到一定热度的同类产品可能还是四年前的TANCHJIM Darling、以及JVC家的几款木振膜,而像竹林鸟的霜华、水月雨的夸克这种看着则有些过于像玩具、而且毕竟是低端价位,对于追求一定的HIFI性、又想要有比较上档次的外观的用户来说,几百元档直插式的入耳新品这两年一直非常罕见,所以当逆转未来的Sigma上市的时候我也对它充满了好奇,而且理论上只要声音不翻什么车,就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产品。

展开全文

Sigma的价格在399,但感觉还是给到了不止399元的做工水准,它表面的外壳镜面处理工艺很接近自家D大调的质感,铝合金+树脂的结合,整个腔体既轻、又不失非常漂亮的金属光泽度。从Sigma的内部解剖图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材料都是以同轴的方式排列、包括动圈和动铁的部分,动圈在接近后腔的部分、动铁更接近出音嘴,整个空间内部填的很满、利用率高,而且动圈的泄气孔在腔体中间的顶部,不会明显漏音、也不会像一些把泄气孔放在内侧的耳塞那样声音受到佩戴深度的影响。不过需要提醒的是,Sigma的这种出音嘴完全是直的,没有做偏转导管的处理,所以在佩戴上我建议使用略小一号的套子、然后插的稍深一点,让出音嘴尽可能靠近耳道口,否则可能对声音效果会打比较大的折扣。

就像之前的两款老品一样,Sigma依然是标配了带有独立DAC的一根3.5单端小尾巴,而且耳塞本身是非常易驱动的设计,所以对于不想在前端设备上额外花钱的用户来说,这个配件颇有杀伤力,直接把推塞子的问题给解决了。而这次除了解码线,Sigma还额外附赠了一个30欧的阻抗头,它的好处是可以去接驳一些信噪比过低、或者功率过大的设备来减弱底噪的产生、并且获得更好的控制力。即便你是用常见的便携设备区驱动Sigma,这个阻抗棒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调味品”来使用。以墨菊GT2为例,加上阻抗棒后的Sigma会收束结像的形体感、变的更为清晰凝聚,低频的鼓点中心感更明确、残响也会减弱一些,音色会感觉更干净、更板正,以此类推,如果你的播放设备本身偏暖糊,那这个阻抗棒也许可以在听感层面给你带来正面的效果。

硬件配置方面,Sigma采用了一颗6mm的LCP球顶复合振膜与一个60040定制动铁单元,官方详情里也明确说明了是比较典型的动圈主低频、动铁主中高频的方案,但从听感上来说,Sigma的中高频部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铁味”,依然像是一个正常动圈的音色、只是可能比大部分的低端单动圈在密度和凝聚力上更好一些。这个倒也不难理解,圈铁耳塞的分频,并不能够在某个频段对动圈做一刀切,滤波的频段、以及滤波后的衰减曲线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如果滤波的起始频段偏高、那也许会保留更多的“圈味”,只需要保证相位时间响应的计算,两个单元的音色可以起到很好的融合,我猜测Sigma的动圈滤波频段不会过早、衰减也是偏平缓的那种,所以如果你比较喜欢动圈的那种音色与混响表达,那Sigma还是大体上处在一个动圈音色的范畴里。

音色风格和大致的能量分布层面,它不会像D大小调一样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两端延展层面的倾向性,是非常平衡的那种走向,低频也好、高频也好,在能量感层面都有一种介于D大小调之间的意味,但是高频方面的那种清透、光泽度可能会更向D大调靠拢一些,声音乍一听还是非常明亮干净的走向,而且结像形体较为精致、包括低频的部分,低频甚至带也一些监听味,极低频给的不多、但也不残废,在深度、弹性、速度、氛围这几个维度中没有太明显可以捕捉的单一关键词,做的较为折中,既可以说是比较万金油的低频,也可以说低频调音相对保守。不过人声的部分倒是肯定踩在大众消费者和发烧友们都能接受的一个程度上,距离略近但没有血盆大口,口型清晰、细节丰富,音色在醇厚与清秀之间更偏后者一些,听亚洲系的女声会更有优势,对于抒情类的曲目和偏节奏感的曲目都能胜任,而且优秀的中高频信息量带来了很好的气息细节、和器乐的泛音延展度。

如果考虑到用比较高阶的播放器去推,Sigma的潜力主要在低频动态和纵深方面,如果是用原配的解码线去听的话,声场虽宽但会略扁平一点,而且整体的音色较为平和,实际上它的动态爆发力必然是有潜力可挖的,只是毕竟300多块的东西,这里我不能指望用旗舰级播放器驱动的声音效果来作为它的必然结论,但如果啥也不配,光买来用原装线听听流行女声、小编制、狭义日系ACG,都算是Sigma的舒适区。要说最大的声音缺陷的话,我会觉得Sigma的低频密度有些不够,尤其是会觉得低频部分的密度在整个的声音表现里稍微有些失衡,没有中高频那么扎实、凝练,可以尝试更换那种管径更深的套子来解决,但如果你对下盘的声音能量、厚密度表现要求很高,可能更便宜点的D小调反而要来的更舒服。

低端价位卷如疯批的市场里,可能各家主流品牌的声音水准拉不开什么质的差距,也很少也能够快速突破一定热度、被大家所熟知的新品牌,逆转未来算是一个非常好的逆袭的路子,销量虽然我并不清楚,但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品牌声量,而且在做工水准、配件的豪华程度、以及Sigma这次的直插式设计上,就已经在卖点上颇有吸引力,而这次较为求稳的调音也让它可以在HIFI市场与消费级领域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末尾插播一根逆转未来自家的升级线:String“弦”。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可能都会把这根线当作低价位升级线推荐的首选,因为它如果作为逆转未来家耳机产品的“附属品”实在是太埋没它了,光是这精湛的不锈钢拉丝工艺接插件和可换插头就已经值回票价。Litz结构的单晶铜镀银混编结构,但听起来在中低频的质感很符合一根传统铜线的那种厚度和弹性,高频的部分明亮但不拔亮,不论人声还是器乐都可以获得一个很健康的“底色”。这根线默认是带耳挂的,所以配Sigma倒不一定合适,得强行绕耳佩戴,但我尝试接了一下D大调,可以大幅度提升低频的质感、全频段的密度也要变高了很多,但绵密之余又有非常好的平顺感,横向也有很明显的拓宽。当然了,最可贵的还是拿弦去接一些中高端的耳塞,很多时候也依然能够听到正面的改善,作为一个399元的线材来说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也非常推荐D大小调用户去选购。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