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菌“上天”,航天育种新突破!“太空菌”撬动健康消费新支点
近日,位于无锡高新区的天益空间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凭借航天生物技术的创新突破引起广泛关注。该公司通过太空搭载,成功筛选培育出7000余株“太空菌”,建成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空间微生物菌种库,并推出了多款航天智造健康新品,标志着我国在航天生物科技与健康产业融合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太空育种就是借助宇宙中的独特环境实施一场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天益空间生物创始人郝学潮解释说,将地面经过严格优选的微生物菌株、种子或诱变材料通过搭载航天器送入太空,在太空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利用太空中独有的特殊环境,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极度温差等因素,使菌种、种子产生内源性诱变,再返回地面后选育出优质的新品种。
值得注意是,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育种技术于一体的生物育种新途径,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手段,没有外来基因的引入,不是转基因,其安全性是确定的。
在航天任务载荷精确至厘的严苛条件下,送菌“上天”并非易事。2016年,天益空间生物成功将近30种优选菌种搭载神舟十一号及天宫二号送入太空,完成63天太空诱变实验。返回地球后,科研团队耗时多年进行高通量筛选培育,并完成50代传代稳定性测试,菌株经过权威机构的安全鉴定和属性识别。与此同时,该企业申请获得了20余项空间相关国家发明专利,通过专利标注、航天搭载、菌株功能验证三重标准,构建了太空益生菌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
展开全文“上过天”的菌种,会有什么神奇的变化?据科学研究,经过太空特殊环境洗礼后生存下来的这些菌,极具航天科技属性,相当于益生菌中的“特种部队”。太空益生菌的生存能力和抗逆性更强,在密度、活性和抗衰退、抗氧化等方面更具优势,还具有抗辐射的特点,使其在功能性食品、乳制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医药、生物饲料、日化衍生品、太空及地面食品生物保鲜、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益空间生物通过"太空菌+"的模式推动的产业化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已开发出空间罗伊氏粘液乳杆菌F-9-35、空间罗伊氏粘液乳杆菌SS23-52、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119、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37、空间植物乳植杆菌SS18-5、空间珊瑚状猴头菌、空间酿酒酵母等核心菌株,并在益生菌菌粉原料及制品、太空酿酒酵母及提取物、太空酸奶及发酵剂和生物饲料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核心菌株开发的多款“太空菌”产品已实现商业化落地。比如开发的太空益生菌冻干粉,在调节肠胃健康、辅助降糖降脂、抗幽等方面表现卓越,上市后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
据悉,天益空间生物已获得锡创投5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并与江南大学携手成立了空间生物及大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今后将持续进行全产业链、跨学科的技术转化,为我国航天生物领域开辟一条从科研到产业应用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