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再迎政策利好 DeepSeek、宇树、可灵等获关注
人工智能领域再次迎来政策利好。
最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表示,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推行人工智能+行动,春节前后中国的人工智能跑出了加速度。比如DeepSeek的全球出圈,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跳秧歌。
陈昌盛说,大家都在问为什么“杭州六小龙”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其实还有很多,包括大家不太熟悉的可灵(视频大模型),在国际上的评价已经超过了Sora。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加速落地,大家都感到很振奋。他还提到,最近大家关注到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资产重新评估的积极态势,应该说这也是观察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和打开新的故事的视角。
陈昌盛表示,今年的报告连续提了人工智能+,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在具体举措上,陈昌盛提到,第一,产业赋能方面,要让人工智能尽可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利用起来,积极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
第二,终端应用方面,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AI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发展人工智能终端,既可以跟我们的制造优势结合,加快商业落地,同时也可以跟老百姓的需求更好地结合,让老百姓更快享受智能生活。
第三,场景培育方面,今年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场景应用。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过多采用“私有化部署+项目制”的方式,造成市场“碎片化”问题,要充分发挥大规模应用和快速迭代升级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
陈昌盛还提到,发展人工智能还要继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据开发利用、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等等。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聚集,特别是青年人才聚集,要把更多资源向年轻人倾斜,支持他们去闯,去放手干,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和开放包容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一方面体现出,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革新机遇,已成为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行动,进一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一变化背后,也反映出这一年来,大模型领域的飞速发展及应用的广阔前景。
在过去一年,大模型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以DeepSeek、可灵AI等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实现性能效果突破,让国际投行等对中国企业的AI创新能力得到了新的认识和重估。国产大模型DeepSeek凭借其技术范式的革新和性能优势跻身全球大模型第一梯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快手可灵AI全球月访问用户总数环比增长 113%。作为国产多模态模型的代表,可灵AI在性能与性价比等关键维度均成功赶超海外模型,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202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3.31亿人表示自己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3.5%;有2.49亿人表示自己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7.7%。
IDC数据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大模型应用整体市场规模达47.9亿元人民币(此处不包含算力类基础设施规模),云厂商、大模型初创企业、运营商、传统解决方案商各占有一席之地。从消费级市场来看,在IDC全球2024年12月份面向2504名消费者的调研中也发现,已经有69%的人使用了生成式AI应用,22%的人每天都在使用生成式AI应用。
在DeepSeek的带动下,2025年传统行业对大模型应用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大模型技术将加速重塑各行业。
文/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