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实场景应用为牵引助推产业发展 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成立
3月5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指导,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度机器人产业推进工作会暨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首次会员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聚焦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围绕“政、产、学、研、用、金”融合赋能,吸引了政府机构、产业链企业、金融机构及科研院所等百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机器人产业未来集聚发展蓝图。
️以真实场景应用为牵引
️构建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机器人产业是成都市打造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之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装备制造产业处(轨道交通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以真实场景应用为牵引,通过“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方式,深化政企联动,加速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真实应用场景带来的市场,企业已经有感知。“去年以来,成都帮助包括我们在内的诸多机器人企业对接了许多不同的场景,加快了我们技术验证进程和产品的落地。通过这些场景对接,我们获得的成都本地客户就有接近100家。”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山透露。
中科源码(成都)服务机器人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魏伟则告诉记者,“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在仓储、配送等领域有落地应用,接下来我们打算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康养领域,成都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有助于我们在真实的场景下进行产品更新迭代。”
在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经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看来,机器人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与成都的开放精神和创新氛围完美契合。“我们将依托‘品牌塑造’与‘出川作战’,推动‘成都造’机器人融入全球产业链,以开放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该负责人表示。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成立
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未来,机器人将不仅是工具,更可能成为重塑社会生产关系的“新物种”。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活动上,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宣告成立。
作为协会第一届会长,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表示,协会将当好政府参谋的“助手”、产业发展的“推手”、企业成长的“帮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推动技术标准制定、资源共享与跨界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助力成都市机器人产业迈向新高度。
近年来,成都市聚焦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构建“1+3+1”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已聚集超1000家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39%。机器人产业入选全省首批产业新赛道。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追赶跨越,先后发布“天行者1号”“贡嘎二号(鸿鹄)”等8款人形机器人整机原型机,产品公开发布数量跃居全国前列。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按照“场景牵引、反哺迭代,基金助力、推动量产,联合攻关、规模布局”的思路,组建联合作战专班,以安防警务、体育赛事、医疗康养、商务楼宇等场景为首批试点示范,开展重点产品打造、示范应用推广、企业招引培育、生态优化营建等工作,“揭榜挂帅”突破一批机器人关键技术,“加速进化”应用一批机器人重点产品,全面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场景+科研机构+链主企业+链属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加快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艳玲 供图 活动方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戴艾岑 审核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