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人大小米代表第一个发言:有点小紧张

2025-03-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雷军率先走上“代表通道”,以一组震撼数据亮出小米的“科技强国”答卷:全球每7部手机就有1部小米,研发投入五年超千亿,高端化战略初现成效,汽车业务异军突起。这背后,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映射出中国制造业从“性价比”到“质价比”、从“跟随者”到“定义者”的跃迁逻辑。

雷军在“代表通道”中反复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小米将坚持科技创新与高端化道路。”这一宣言背后,是小米五年累计研发投入1050亿元的底气。2024年,小米研发预算超300亿元,其中四分之一投向AI领域,推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成果已现:

  • 手机业务稳居全球前三:2024年销量1.7亿部,全球份额14%,连续18个季度稳坐全球前三;
  • 高端化破局:中国大陆4000-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第一,高端手机ASP(平均售价)突破1102元,同比增长10.6%;
  • 汽车“从0到1”的奇迹:SU7上市9个月交付13.5万台,创车企最快交付纪录,单季度营收逼近百亿,毛利率与特斯拉持平。

雷军将技术投入视为“生死之战”,直言:“高端化倒逼技术突破,是小米未来生存的唯一路径。”

️高端化:一场“向死而生”的战役

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堪称“五年磨一剑”。2019年独立红米品牌后,小米10以3999元起售价冲击高端市场,却因后续机型表现波动陷入质疑。2022年,雷军将高端化定为“集团战略”,并成立专项工作组,提出“三年拿下国产高端第一”的目标。

2024年成为转折点:

手机“堆料+体验”双突破:小米15 Ultra以“2K四曲屏+1英寸主摄+2亿长焦”定义影像天花板,起售价维持6499元,实现“加量不加价”;

展开全文

汽车“掀桌式定价”破局:SU7 Ultra从预售价81.49万降至52.99万,10分钟大定破6900台,用“极致性价比”冲击豪车市场;

生态协同效应:AIoT设备连接数超8.6亿,月活用户达6.85亿,“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初现规模。

这场战役的核心,是雷军对“用户心智”的精准把控——既要打破“低价”标签,又需维持“厚道”形象。正如他所言:“高端不是贵,而是价值感。”

️造车:跨界创新的“第二曲线”

小米SU7的爆发,成为雷军世界观的最佳注脚。面对“入局太晚”的质疑,雷军以“认知突破”回应:亲自试驾170款车型、考取赛照、组建万人研发团队,最终用230天交付10万辆的纪录,证明“跨界者”也能改写行业规则。

汽车业务的战略意义:

  • 技术反哺: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技术积累,反向赋能手机与AIoT生态;
  • 市值重构:2024年小米股价涨幅达121%,市值突破万亿港元,造车业务贡献超三成增量;
  • 全球化跳板:计划2027年实现汽车出海,以“中国经验”挑战全球市场。

️雷军的世界观:从“工程师思维”到“产业使命”

雷军的发言中,“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成为高频词。这折射出其世界观的进化:

  • 技术信仰:坚信“研发投入是唯一护城河”,五年千亿投入瞄准AI、芯片、OS等底层技术;
  • 用户至上:从“为发烧而生”到“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始终以普惠逻辑定义高端化;
  • 全球野心:未来五年海外布局1万家小米之家,推动“中国模式”出海。

正如雷军所言:“所有人生难题都将在成长中找到答案。”小米的2024年,既是一场科技企业的自我革新,亦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的时代缩影。

从武大天才少年到“首富体验卡”拥有者,雷军用35年诠释了“奋斗者”的终极形态。而小米的下一步,或将书写中国科技企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新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