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绿”“空军蓝”点燃“志愿红” 为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科学素养
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为了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科普二十四节气知识,了解惊蛰节气与生物工程专业之间的奇妙联系,中新友好图书馆联合天津科大生物工程学院走进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宣讲活动,将科普活动带进学校,让孩子们在感受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索节气与自然生命的奥秘。
课堂上,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3级研究生退伍士兵王佳健、赵睿博和魏翔,结合自身的军旅经历,向青少年们分享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解了数位老一辈科学家献身国家科学研究事业,为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巨大保障。让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以老一辈科学家具象化的事迹,滋润青少年的心田。他们鼓励青少年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助人为乐、敬业爱业、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开拓创新,未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他们结合自身专业学科知识,进行惊蛰节气日的科普宣讲。为了帮助青少年们更好地理解惊蛰节气的生物学意义,主讲人从生物学角度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动植物的生态变化,惊蛰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促使植物萌发新芽。此外,随着气温的回升,微生物也开始繁殖,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活动最后,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惊蛰节气的魅力,活动还设置了手工创作环节。青少年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橡皮泥制作了惊蛰主题的手工作品,如苏醒的昆虫、萌发的植物等。这些手工创作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这次学习雷锋日和惊蛰节气主题宣讲活动,让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以科学视角融入日常生活,既增进了青少年对老一辈科学家具象化事迹的了解,又对二十四节气习俗增进了解,还在其心中播下了探索自然的种子。
中新友好图书馆、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社区及学校多方联合已经开展了近十次结合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主题宣讲活动,该系列科普活动将持续覆盖二十四节气,让传统文化和科学素养厚植于青少年心中。(记者 仇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