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iC器件飞跨电容三电平取代2000V器件两电平MPPT升压方案
基本半导体碳化硅MOSFET B3M013C120Z与二极管B3D80120H2组合大组串逆变器MPPT升压方案优势分析以及全面取代老旧的2000V器件两电平MPPT升压方案成为趋势
一、方案技术优势
️高效率与低损耗
️SiC MOSFET高频特性:B3M013C120Z的开关损耗(Eon=580μJ@800V/60A)和导通电阻(RDS(on)=13.5mΩ@18V)显著优于传统硅基IGBT或老款2000V器件两电平MPPT升压方案。结合飞跨电容三电平拓扑,可降低50%以上的开关损耗,提升系统效率至98%以上。
️零反向恢复电流:B3D80120H2 SiC二极管无反向恢复电荷(Qrr=0),消除二极管关断损耗,进一步减少高频工况下的能量损失。
️高电压与高功率密度
️1500V系统适配性:B3M013C120Z(1200V)与B3D80120H2(1200V)串联设计可轻松覆盖1500V光伏组串电压,且飞跨电容三电平拓扑将器件电压应力降至750V以下。
️紧凑化设计:SiC器件高频特性允许使用更小磁元件和散热器,功率密度提升30%以上,系统体积缩小40%。
️高温稳定性与可靠性
️高温性能:B3M013C120Z在175°C时导通电阻仅24mΩ(ΔRDS(on) <80%),且阈值电压漂移(ΔVGS(th) <0.2V),确保高温下稳定运行。
️长寿命设计:SiC MOSFET通过3000小时HTGB(高温栅偏)和TDDB(经时击穿)测试,推算寿命超72万小时(82年)。
️系统成本优化
️降低散热需求:SiC器件损耗低,散热器成本减少50%;
️减少方案成本:2000V器件价格高昂且市场稀缺,采用基本股份国产SiC MOSFET和碳化硅二极管组合整体成本降低20%以上。
二、2000V两电平MPPT升压方案劣势
️2000V器件两电平方案
️成本高昂和供应链压力:2000V耐压器件成本高且供货不稳定;
️EMI挑战:两电平拓扑电压跳变剧烈,EMI滤波成本增加30%。
三、取代趋势与市场驱动力
️技术趋势
️三电平拓扑普及:飞跨电容三电平已成为1500V光伏逆变器主流架构,其低谐波、低损耗特性完美匹配SiC器件优势;
️碳化硅成本下降:6英寸晶圆量产推动SiC器件价格年降15%-20%,2025年国产SiC方案成本优于硅基方案和进口器件。
️政策与标准推动
️高效能要求:中国“双碳”目标及欧洲CE认证强制要求逆变器效率≥98%,传统方案难以达标;
️高电压系统升级:1500V组串成为光伏电站标配,老款两电平方案无法满足新一代系统需求。
️产业链协同
基本半导体提供从芯片到模块的全套解决方案,支持定制化设计,BASiC基本股份针对SiC碳化硅MOSFET多种应用场景研发推出门极驱动芯片,可适应不同的功率器件和终端应用。BASiC基本股份的门极驱动芯片包括隔离驱动芯片和低边驱动芯片,绝缘最大浪涌耐压可达8000V,驱动峰值电流高达正负15A,可支持耐压1700V以内功率器件的门极驱动需求。
BASiC基本股份低边驱动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PFC、DCDC、同步整流,反激等领域的低边功率器件的驱动或在变压器隔离驱动中用于驱动变压器,适配系统功率从百瓦级到几十千瓦不等。
BASiC基本股份推出正激 DCDC 开关电源芯片BTP1521xx,该芯片集成上电软启动功能、过温保护功能,输出功率可达6W。芯片工作频率通过OSC 脚设定,最高工作频率可达1.5MHz,非常适合给隔离驱动芯片副边电源供电。
对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及模块+18V/-4V驱动电压的需求,BASiC基本股份提供自研电源IC BTP1521P系列和配套的变压器以及驱动IC BTL27524或者隔离驱动BTD5350MCWR(支持米勒钳位)。
结论
BASiC基本半导体B3M013C120Z与B3D80120H2组合而成的1500V地面电站大组串MPPT升压方案,凭借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及成本优势,正在快速取代老旧的2000V耐压器件的两电平MPPT升压方案。其飞跨电容三电平设计不仅契合1500V光伏系统需求,更引领行业向高频化、紧凑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碳化硅产业链成熟与政策支持,该方案将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的主流选择,推动新能源发电效率迈向新高度。